2017-2023年,全球診斷儀器的市場規模將保持3.6%的複合增長率,到2023年將達到290億美元。相較於整個體外診斷儀器市場,跨國巨頭在免疫診斷市場占有率更高。以下對診斷儀器行業環境分析。
診斷儀器行業環境分析,2017年末,我國檢測機構為36327家,較2016年末增長9.3%;2014年至2017年,檢測行業對外出具的報告數量分別為3.11億份、3.29億份、3.76億份,逐年增長,同時收入持續實現兩位數高增長。診斷儀器行業分析預計2020年檢驗檢測行業收入將達3000億元,對外出具檢測服務報告數量達4.4億份,仍將保持強勁增長趨勢。
我國檢測機構對外出具的報告數量
體外診斷作為全球醫療器械領域最大的細分市場,多年來穩居頭把交椅。目前80%臨床診斷信息都來自於體外診斷,相比之下其費用占醫療費用的比例不到20%。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體外診斷行業規模不斷擴大,各個細分市場顯現出不同的競爭格局。現從三大模式來分析診斷儀器行業環境。
診斷儀器行業環境分析,目前我國體外診斷企業銷售模式分為廠家直銷和渠道經銷商銷售兩種,經銷商模式是行業的主要銷售模式。經銷商一般具有地區性,在區域內具有良好的醫院資源和客戶關係,可以協助企業快速構建全國範圍內的營銷網絡。
目前國內體外診斷產品定價普遍實行招投標模式,與國家對藥品價格的嚴格指導控制方式不同。診斷儀器行業環境分析,在定價招投標模式下,各地區醫療衛生機構一般委託獨立第三方對年度擬採購的診斷產品進行招標,只有投標價不高於採購預算價且質量合格的廠商才能中標。
診斷儀器行業環境分析,國內體外診斷企業一般直接提供技術支持及售後服務。在售後服務方面,國內企業具備突出的快速響應優勢;同時,很多企業經過培養和協助,支持渠道經銷商自主進行售後服務。
診斷儀器行業環境分析,我國診斷儀器行業保持了持續快速的增長。未來隨著國內龐大的潛在市場需求的釋放,診斷儀器行業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疊加產業政策助力國產化和國內企業的技術突破,未來我國診斷儀器企業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期。
更多診斷儀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診斷儀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