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智能手環行業分析報告 >> 2016年我國智能手環行業投資前景分析

2016年我國智能手環行業投資前景分析

2016-05-30 15:53:18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據我國智能手環行業投資分析,在小米手環發布三天之後,一些廠商已經開始了降價動作,攻殼科技公布了它最新智能手環bongⅡ的價格——99元。現對2016年我國智能手環行業投資前景分析

  小米手環這個「破壞王」,很大程度上迫使一些像bong這樣的公司用「小米的模式」打小米。

  「因為現在智能手環門檻不高,小米新推出的低價手環對市場有很大的衝擊性。」咕咚網運營總監梁昀對記者說。

  而在小米引發的這波手環降價潮的背後,則是智能手環不得不面對的骨感現實:一方面,在目前銷量不佳的情況下,很多企業要靠幾百元的高售價來弭平三費開銷和前期研發投入,降價會使其生存能力遭受考驗;另一方面,在缺乏「殺手級」應用,是非必需品的情況下,降價未必能帶動銷量上揚。

  記者在北京中關村、深圳華強北走訪發現,降價潮已經開始顯現,一些廠商對記者表示,智能手環的市場還沒有熱起來就開始打價格戰了。看上去,這次來的不是條鲶魚,而是鯊魚。

  「一天賣不出一個手環」

  2013 年可謂是國內可穿戴智能設備的元年,隨著可穿戴硬體概念的火熱,國內掀起了一波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創業高潮,但似乎市場並未如預料中火爆。

  在中關村海龍大廈里,賣場智能手環區的負責人介紹,智能穿戴設備分布比較廣,尤其是手環擺放在比較顯眼的位置,很容易讓消費者找到。他並未透露銷量情況,但坦言手環的銷量只能稱得上一般。

  而在中海電子市場上,記者看到可穿戴設備所占的面積比較小,也只被擺放在不太顯眼的地方。「一款手環剛剛推出的時候是比較容易賣出的,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就沒什麼人買了,現在經常每天連一個手環都賣不出去。」一位賣家如是對記者說。

  同樣的情況發生在深圳華強北市場。

  智能手環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在全國最大的電子產品交易市場華強北電子市場,多個賣場中僅有幾個商家售賣「可穿戴」產品,確切地說,大多數都是採用聯發科晶片解決方案的「手錶式」手機。

  這與想像中的智能穿戴產品相去甚遠,一些所謂智能手錶的產品更像是改裝版的手機,插入電話卡後可以直接打電話和收發信息,支持MP3播放、藍牙、Java後台運行等一般手機功能,報價在100~800元之間。

  「目前可穿戴設備產品大多數只是手錶,但從性價比來看,還不如買個手機合適。」在桑達電子市場一樓的一名商家告訴記者,現在安卓手機也有七八十元的,看你要什麼類型的,手錶類型的也有。該商家對記者說,現在消費者對這些概念不是特別有興趣,海外採購商的興趣也不大。

  而手環的吸引力則更差。

  王晶從2015年進入智能穿戴的批發市場,當時覺得可能是「下一個移動電源」市場。但她告訴記者,就目前的現狀來說,只有極少數人對這一類設備感興趣。「目前常見的智能手環無外乎就幾種功能,計步、運動監測、睡眠監測,針對特殊人群還有一些別的功能,比如針對老人、兒童的防走失等,但多數功能都集中在運動和睡眠監測,而這樣一個有幾個功能的手環最便宜都要100多塊,大部分人不感興趣。

  而中關村的一名賣家直接對記者表示,他們更期待小米手環引發的手環產品的降價潮。

  事實上,即使對於在國內較早推出手環的咕咚而言,現在智能手環市場還是非常不成熟的,在梁昀看來,手環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

  「目前整個手環行業還處於一個攀升期,用戶認可程度比較低,許多用戶都是處於觀望狀態,等到手環乃至可穿戴設備發展成熟了,這些用戶才會去購買。」梁昀對記者說。

  癥結何在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DC的數據,可穿戴設備在過去的一年呈現了巨大的進步與發展,並且2014年的出貨量將超過1900萬部,較2013年的銷量增加兩倍。此外,全球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在2018年將達到1.119億部,年複合增長率達到78.4%。而一些投行的數據更加樂觀,預測全球可穿戴設備的市場規模會在3年內達到560億美元。

  「大家也是被這些數據搞暈了,即便是大廠商,出貨量據我們了解也只是一般般。」深耕華強北市場的一名電子廠商負責人夏剛告訴記者,目前華強北做一款可穿戴產品的門檻很低,特別是原來做平板和手機的人,只要聯繫一下方案廠商,配個晶片就可以了。但沒有哪家做出量來,很多都是玩票性質。

  夏剛介紹,出貨量每月在幾百台的廠商已經算是行業中做得不錯的,更多的廠商是在「投錢」養這個市場,而隨著降價潮開始,將會有些廠商冒出來,也會自此離開這個市場。

  在業內看來,目前手環市場尚未被引爆的原因是,一方面普通人群對這一概念的認知有限,還沒有一個完整的認知;另一方面,這一類設備的售價不算便宜,少則三四百,多則上千元,普通用戶在購買的時候還是會考慮性價比及實際作用。

  在梁昀看來,市場上的可穿戴設備功能類似,對消費者來說沒什麼吸引力,「想要解決的話只能廠商在設備研發上下功夫,製造出能直擊用戶痛點的產品。」

  此前,百度CEO李彥宏談到可穿戴設備時,曾舉例說,百度也做智能手環,智能手環能夠測量血壓,測試跑了多遠、消耗多少卡路里,但這些積累的數據並不能實現治病。李彥宏說,未來真正的大數據積累應該是可以提前預測人的疾病情況,因為疾病不是一天出現的,而是天長日久累積出來的,各種數據一定會發生變化。

  在李彥宏看來,很多手環等產品並沒有能力搜集這些數據,如果能立刻告知有價值的信息,並堅持這樣做,那將會產生非常大的價值。

  例如,吃飯要用筷子,能不能測量出飯菜里有沒有地溝油,但是目前沒有這樣的數據來衡量。再如,人們天天刷牙,是否能夠通過牙刷檢測唾液,從而判斷用戶的健康狀況。李彥宏認為,難點不是說生產一個硬體出來,而是識別出什麼數據對你有價值。而越是這種日常用到的、自然而然不是強加給用戶的東西,會是大數據的用武之地。

  尋找出路

  bong創始人顧大宇認為,降價並不能讓智能手環活得更好。

  價格問題是一個看起來簡單,但其實是錯綜複雜的問題。「除了BOM(物料)、生產、物流等所謂的硬性成本,軟性的成本其實是隱藏的、未知的,不論是品牌建設、渠道搭建、售後服務以及用戶運營,都將是成本重要的組成部分。」顧大宇對記者表示,所有做智能手環的公司,所共同面對的是用戶是否會接受、持續使用,並且產生用戶價值的挑戰。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智能手環整個行業是一起面對『實現用戶價值』的同盟,而非競爭的狀態。」 顧大宇說。

  他同時預計,那些是以硬體毛利支撐自己商業模式的,可能這輪要面臨出局。

  「對可穿戴產品的理解不一樣造就了不一樣的市場。」奮達科技總裁兼CEO汪澤其此前對記者表示,目前做可穿戴整機,如果技術上沒有過硬的地方,做的風險就會很大。拿深圳來說,之前大量做Android方案的公司隨時都可以轉型,搖身成為智能手錶方案提供商,它們也許會幫助一大批做終端的競爭者出現,但沒法讓這些競爭者站住腳。如果沒有大規模、持續的資金和人才投入,以及設計方面有獨到之處,目前絕大部分中小企業,特別是初創企業,做可穿戴整機的自主品牌是九死一生。

  「事實上,娛樂級的可穿戴產品競爭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會非常激烈,目前市場上可穿戴產品還沒有超過十萬級的項目,這麼大的娛樂級市場都沒有出現,市場的發展算是不太成功。」寶萊特董事長燕金元對記者表示,那些創業型的公司,燒的是投資人的錢,大部分都會從市場上消失,雖然可能產生一些短暫的效益,但主要還是以炒作概念為主,只會留下一些真正做事的。而另一種可能留下的應該是專業類的廠商。

  比如醫療行業,燕金元告訴記者,目前已經開發出定位於嬰幼兒的連續體溫監測的智能穿戴產品「育兒寶」,監測信息可通過配套的APP實時發布到父母的智慧型手機上,父母可隨時通過APP與醫生進行交流溝通。

  而此前一家名為Omate的智能手錶產品,國內幾千隻的銷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同寶寶樹合作的孕婦專用智能手錶,加入了孕期相關檢測功能和提醒,這是相對精準的一個市場,同樣手環也有這方面的需求。

  「我們上游工廠也在尋找一些垂直行業的機會,也有公司主動找我們,就是價格問題還在談。」華強北商人王晶並沒有對這個市場完全失望。她對記者表示,除此之外還有國外市場的機會,「歐美市場比國內成熟不少,用戶接受度高。能與歐美公司對接,也是一條路子。」

更多智能手環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智能手環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