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環是一種穿戴式智能設備。通過這款手環,用戶可以記錄日常生活中的鍛鍊、睡眠、部分還有飲食等實時數據,並將這些數據與手機、平板、ipod touch同步,起到通過數據指導健康生活的作用。以下為智能手環市場前景分析。
智能手環這種設計風格對於習慣佩戴首飾的用戶而言,頗具有誘惑力。更重要的是,手環的設計風格堪稱百搭。而且,別看小小手環個頭不大,其功能還是比較強大的,比如它可以說是一款高檔的計步器,具有普通計步器的一般計步,測量距離、卡路里、脂肪等功能,同時還具有睡眠監測、高檔防水、藍牙4.0數據傳輸、疲勞提醒等特殊功能。
通過對智能手環市場前景分析,目前市面上幾乎所有的智能手環的主流功能都非常類似:心率檢測、運動檢測、卡路里追蹤、睡眠監測、步數、運動距離等,很少手環有區別於其他同類產品的特殊功能點。
當市面上所有的智能手環的功能都類似的時候,不僅用戶會感到疲倦,各廠商自己也會挑起價格戰。智能手環以健康為賣點興起,但不應該僅僅只局限於健康這一定位。在健康市場之外,還有如安全、追蹤、體感交互、個人ID認證等更廣闊的市場需要。
智能手環測量數據的準確性一直受到醫療行業人土以及用戶的質疑。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對美國市面上熱門的八款智能手環的監測準確性試驗結果顯示,Fitbit、Jawbone UP、Nike Fuel Band 等在計算步數方面的誤差都超過10%。智能手環在睡眠時間上的檢測也經常不準確。
很多手環是根據用戶在睡覺時的動態和心率來判斷用戶處於睡眠的哪一個階段。但現實中影響用戶睡眠的因素非常多,用戶本身可能習慣翻身、可能有疾病影響到心率的變化等,都有可能造成手環的誤讀。除了用戶自身情況的問題,所處的環境也可能有影響,如光線太亮、所用的不是平時睡慣的床或枕頭、周圍有噪聲等。
通過對智能手環市場前景分析,智能手環將分別向三個方向發展:
(1)僅具備健康、ID識別等基本功能的智能手環,將主打性價比,以大眾市場為目標定位。這類智能手環功能同質化嚴重,但價格低是其最大的優勢。代表產品有小米手環、Bong 手環等。
(2)依然主打健康功能,並且進行深度挖掘,提高運動數據監測可靠性與準確性,以專業為主要賣點的智能手環,將成為運動健康市場的主流產品。代表產品有Jawbone UP3、Bone 手環。
(3)配備大量感應器、有顯示屏、功能全面的智能手環將趨向於類智能手錶的產品形態。這類產品將成為跨界的代表,是智能手環和智能手錶的混合體。代表產品有微軟Band。
市場細分已成為一種局勢,主打老年健康管理的、女性美容管理、生活服務、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生活場景,清晰的定位加上技術的突破,很多廠商都努力的在智能手環市場劃分屬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激烈的競爭下,讓人期待更多黑科技的智能手環。以上便是智能手環市場前景的所有分析了。
更多智能手環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智能手環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