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環的誕生主要是為了記錄人體的運動情況,健康監測,培養良好而科學的運動習慣,隨著解決方案的升級延伸到活動反饋、鍛鍊、睡眠監測等持續性監測功能。下面進行智能手環發展前景分析。
中國智能手環市場仍處在市場發展期,市場擴張迅速。 2015年,國內智能手環市場規模達到45億元,2016年智能手環市場規模達到56億元左右。預計2017年將會達70億元的規模,平均增長速度15%以上。
在國內智能手環市場上,華為以32.9%的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小米以20.1%的占有率排名第二,排名第三的是樂心,市場占有率為7.9%。綜合來看,華為和小米兩大品牌占據國內智能手環市場超過50%的市場份額。
通過對智能手環發展前景分析,智能手環作為可穿戴設備的重要力量,2015年上半年獲得了快速的發展。數據顯示,2015年1-6月中國智能手環市場參與競爭的廠商數量持續增長,從1月的37家增長到6月44家,有7家廠商新晉加入。
而在售的智能手環產品也從1月的54款上升至69款,增長了15款之多。由於智能手環在技術發展上還不成熟,有很多新技術不斷被應用,新進入者對技術和對市場特徵的認識足成為改市場地位的法碼,因此現階段是市場進入最佳時間。
通過對智能手環發展前景分析,2016年上半年,在中國的智能手環市場上,華為一枝獨秀,以超過三成的市場關注比例奪冠;小米手環位居第二,其市場關注比例也超過了10%;其他熱門品牌還有三星、埃微、Fitbit、樂心、Jawbone、微軟、佳明和索尼,他們的市場關注比例都在2%-8%之間。
從價格結構來看,2016年上半年智能手環市場上,其中關注500-800元手環的用戶比例最多占比高達20.2%,而千元以上手環的關注用戶也出乎意料的占比較高達到了16%,但關注100元以下手環的用戶占比也高達19%,可以看得出價格關注度分布同時涵蓋了普通大眾用戶和高端商務人士群體。
似乎在每個細分市場顯得比較平均,很然這是不穩定的細分結構。按通用的市場規律,在500元以下中低產品關注率應該在60%,顯然中低市場市場滲透率還是廣闊的空間。或者高端產品在市場發展期擁有更快滲透率是這智能手環的一個特徵。以上便是智能手環發展前景的所有分析了。
更多智能手環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智能手環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