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醫藥報告 >> 製藥 >> 2025年製藥精選報告報告

精選報告

製藥行業帶動AI大模型開發 政策推動製藥儀器產業轉型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我國製藥效益不明顯,2022年製藥市場自主研發力度仍不夠。當下,隨著新藥進入新的醫療保障體系,以及國家對新藥的持續支持,國內藥品的發展正朝著以技術為主導的方向發展,而外國製藥企業則利用展會溢出效應,以更加開放、更包容的態度,在中國擴大市場。

  製藥行業帶動AI大模型開發

  周期長、成功率低、費用高是全球新藥研發麵臨的三座大山。2022-2027年中國製藥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數據顯示,一款新藥的研發成本大約是26億美元,耗時約10年,成功率不到10%。如何打破醫藥研發領域「十年攻關、十億美元投入」的「雙十定律」,成為生物製藥行業面臨的共同課題。

  相對於傳統的藥物研發普遍採用的仿真、化學生物實驗等方式,AI成為加速藥物研發的關鍵步驟,能夠縮短研發周期、降低研發成本、提高研發成功率。AI將項目立項推進到臨床前候選化合物的時間,從平均4年半縮短至約13.7個月。

  依託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圖像識別、認知學習等能力,AI在新藥研發中的應用場景,廣泛運用於靶點藥物研發、候選藥物挖掘、化合物篩選、預測ADMET性質、藥物晶型預測、輔助病理生物學研究、發覺藥物新適應症等方面。長期以來,藥物發現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偶然性。人工智慧大大減少了人為因素造成的「偏見」,很可能成為藥物研發的破局關鍵。

  AI+生物製藥的不斷發展,直接帶動AI大模型的開發,對強大算力支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比如在靶點藥物研發階段,需要通過篩選大型資料庫,查找具有所需生物活性的潛在藥物,產生的大部分數據都是浮點數據,屬於計算密集型、高並發業務,同時有大通信量和低延時要求,在高負載情況下,藥物研發系統性能和伺服器節點數量、GPU數量在一定範圍內均呈正相關態勢。這就需要算力平台具備高主頻、大內存、網絡帶寬高、GPU計算效率高等運行能力。

  AI製藥以快速和高效為目的,而新藥研發的底線是合規和安全。這兩者碰撞在一起一定會經歷陣痛,這需要整個製藥行業共同應對。隨著AI技術和生物醫藥技術的不斷積累完善,以解決臨床需求為目的的創新藥物會越來越多。AI製藥的未來,也會不斷隨著數據算法的突破,從已經實現的「從0到1」邁向「從1到N」。

  政策推動製藥儀器產業轉型

  製藥儀器是製藥工業的上游,在製藥生產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中國生物治療行業的快速發展,製藥儀器行業也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相關部門對該行業給予了更多的關注。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在政策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下,製藥儀器行業有望迎來發展的關鍵時期,國內替代步伐有望進一步加快。

  醫藥工業是健康中國文化建設的重要理論基礎,關係國計民生、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進行安全。近年來,隨著人口老化的加劇和消費的升級,製藥行業出現了快速增長。但也要看到,傳統製藥儀器與醫藥工業現代化的匹配度還不夠高,藥品質量安全問題也比較突出。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國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積極推動製藥儀器產業轉型升級。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指導思想首次指出,全面提高醫藥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實現供應鏈穩定可控,加快創新驅動發展轉型。這也被業內視為製藥技術儀器發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將加快的信號。

  目前,我國製藥設備行業競爭格局較為分散。製藥設備龍頭企業東富龍市占率為13.65%,其次楚天科技市占率為10.20%,新華醫療市占率為5.40%,迦南科技市占率為5.09%,剩餘65.66%的市場份額被其他企業占據。整體來看,我國製藥設備行業競爭格局集中程度低,未來仍有一定提升空間。總體上看,工業企業收入持續增長,利潤結構優化,工業企業效益回升。儀器儀表製造業也保持企業同樣的發展變化趨勢。但是,由於研發投入增加、經營成本上升、利潤下降、疫情等外部環境因素不確定性增加等因素,行業發展仍存在一些風險。

製藥行業帶動AI大模型開發 政策推動製藥儀器產業轉型

  中國製藥行業高負荷增長,製藥產業目前形成較大市場。現下,製藥行業增強人們的健康,進一步提高生活水平,對計劃生育、救災防疫、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有著重要意義。2022年醫保為製藥行業最大、單一支付方,醫保戰略購買推動製藥產業供給側改革,產業的發展面向高品質發展、精耕細作、價值導向,尋求結構性機會是關鍵,創新和國際化將引領第二增長曲線。

  以上就是製藥行業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製藥市場發展前景

  醫藥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製藥裝備行業總銷售規模增長至525億元,零售藥店終端市場份額占比達22.6%,公立基層醫療終端市場份額占比達9.4%,以下是製藥市場發展前景分析。

製藥市場發展前景

  製藥行業分析指出,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醫療支出不斷增加,有力地促進了製藥工業的發展,新的醫療技術、醫療器械、醫藥產品層出不窮,醫藥行業市場規模日益擴大。2019年全球醫藥規模達到1.25萬億美元,今後5年,全球醫藥銷售將保持4%-7%的增長率,醫療器械市場將維持8%以上的增長率。

  2019年我國公立醫院終端藥品銷售額達10955億元,同比增長約7.0%;較2018年下降0.6個百分點,增速持續放緩。製藥市場發展前景指出,我國公立醫院終端主要分為:城市公立醫院市場(占比 74%) 及縣級公立醫院市場(占比26%)。城市公立醫院市場銷售額達到8120億(同比增長5.8%)、縣級公立醫院市場銷售額達到2835億(同比增長10.5%)。

  部分統計部門對醫藥市場全年表現做了相關統計。對醫藥市場描述較權威的商務部《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尚未發布的版本,按照發布報告的時間傳統,預計該報告在20年6月份發布。目前商務部尚無相關報告,故我們在對整體市場的描述中,依然引用商務部相關報告的19年版本。

  從患病率上看,我國人口14億人,其中,近3億億人患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占2.8億人),而糖尿病為1.2億人,腫瘤患者約上千萬人。

  從致死率上看,心血管病造成的占比最大,高達42.6%,高於腫瘤(26.4%)、呼吸(11.8%)。製藥市場發展前景指出,在農村居民中,心血管疾病的致死率更是高達45%。

  2020年2月,人社部印發《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17年版)》,較2009年版目錄新增339個藥品,中藥口服品種、兒童藥、重大疾病治療藥物成為主要新增範圍,部分輔助類藥物被增加適應症限制。隨著新版醫保目錄的執行,醫療機構用藥將回歸到臨床的角度,不合理用藥現象會得到有效抑制,醫藥市場結構將發生變化,真正在臨床上具有重要價值的藥品將在此次醫保目錄調整過程中受益。

  目前,國際領先的化學製藥企業掌握著先進的化學合成工藝,具備較強的專利優勢和技術優勢,創新藥基本由其壟斷,憑藉專利保護在較長時間內保持技術領先。我國化學製藥起步較晚,製藥企業的研發投入嚴重不足,一直以低技術附加值的低水平仿製為主,研發創新能力亟待提高,以上便是製藥市場發展前景分析所有內容了。

2015年度全球製藥行業重點企業分析

  美國《製藥經理人》一年一度的全球製藥企業50強排名近日出爐。不同於福布斯、財富、GEN等的排名,此排名因僅就全球製藥企業上年度(註:多為 2013年,因全球各國關於財年的概念不同,如日本公司為本年6月至次年5月,故籠統稱為「2014年全球製藥50強」)的處方藥銷售額進行直接排名,而受到推崇——業界人士認為:不加入市值和消費品業務等參考值,這是更接近於製藥企業硬實力的展現。

  最受關注的是榜首位置的更迭:自2002年始就一直占據狀元位置的輝瑞,首次被拉到了第二的位置,瑞士製藥巨頭諾華躍居頭名。其實這一名次更迭去年就已經露出端倪,業界也在普遍反思:過去一二十年間大行其道的「巨型併購」打造了輝瑞長期位居榜首的核心競爭力,這一策略正在被諾華「廣泛多元化、在較小的領域專業化深耕」默默超越。

  同樣在榜單上進步明顯的還有瑞士雙雄之一的羅氏製藥,「腫瘤 藥之王」和在診斷領域的斬獲,使得羅氏連年晉級,從2013年的第五位成功躍居探花位置。

  另一個備受瞬目的現象是生物新貴們的不斷跳躍式前進。這些公司大都沒有傳統前十製藥巨頭的百年曆程,僅僅只是一二十年的公司發展史,但是並不妨礙他們在新藥領域收穫革命性的產品,成為華爾街的寵兒。例如擁有C肝神藥Sovaldi的吉利德從去年的第20位躍至今年的第18位;百健艾迪由第34位躍至了第 27位;新基則到了第26位,需要知道4年前,他的名次還在第41位。

  還有一個重要的名次變化是雅培,由去年的第9位跌至了第30位,雅培的CEO2013年可拿著全球製藥行業最高的CEO薪酬呢。當然這一變化的重要原因是雅培將新藥業務統統劃給了艾伯維,實現了分拆,艾伯維則排進了這一榜單的第十位。

製藥行業投資分析

  老齡化人口的數量直接決定了醫藥經濟的發展規模,全球2019年製藥市場規模約為12090億美元,中國化學藥品原藥產量達262.1萬噸,日本化學藥品原藥產量約194.84萬噸,以下是製藥行業投資分析。

製藥行業投資分析

  2019年全球製藥市場前四個,分別是美國、中國。歐洲五國和日本。製藥行業分析指出,美國及中國為全球最大的兩個製藥市場,分別占全球市場的38.3%及17.5%,兩國製藥市場占比超全球市場五成。

  製藥行業投資分析指出,我國製藥起步比較晚,在中低端製藥領域,如阿司匹林等一些基礎的止痛藥,由於價格等優勢,我國對外出口還是比較有優勢的,但是在高端製藥藥劑領域,美日等國家處於壟斷地位,並且對專利的保護非常苛刻,我國在這一領域的出口完全接近於零。各類製藥藥劑,低中端的競爭非常激烈,高端的暫時處於壟斷階段。

  截止2019年12月底,我國醫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達到7382家,較11月增加36家,其中虧損企業數量1151家,較11月減少96家,虧損面下降,達15.6%,環比下降1.4個百分點。2019年1-12月,我國醫藥行業虧損總額162.7億元,同比增長7%。

  從單月數據來看,利潤同比增長從3月份起就出現明顯下滑,4月份單月負增長,除了流感疫情消退的影響外,還存在兩票制的影響。此前兩票制導致工業企業普遍低開轉高開,但由於票稅改革後管理嚴格,高開的費用並未全部找足發票沖抵,導致費用延遲確認,部分利潤留存在工業端。

  從企業數量來看,2019年底全國零售連鎖企業數量為4981家,零售連鎖企業門店20.4萬家,單體藥店數量為24.3萬家,連鎖率45.5%。製藥行業投資分析指出,相比於美國3大連鎖藥店巨頭CVS、Walgreens、Rite占據75%的市場份額,我國零售藥店連鎖率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2020年年初,我國開始接連推出多項醫藥相關政策,《「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20-2030)》、創新藥物優先審批等政策都對醫藥行業未來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較好的政策支撐,政策紅利有望帶來醫藥行業新的增長。

  未來20年我國還處於農村人口城鎮化的過程當中,老齡化和城市化將推動我國藥品市場長期的增長,我國製藥經濟運行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逐漸增多,行業呈現出增長態勢良好,投資持續增長、創新形勢回暖、生產企穩回升、銷售增勢平穩、進出口形勢好轉和價格穩中略降的發展格局。預計未來製藥行業的生產能力會不斷增強,工業總產值有望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以上便是製藥行業投資分析所有內容了。

個性定製報告需求

個性定製

小提示:勾選提交定製
勾選要了解的製藥報告定製需求 X
可研報告

製藥相關排行

製藥精選報告報告欄目為您提供製藥精選報告、製藥精選報告報告,您可以點擊免費查看具體製藥精選報告報告摘要及目錄,感謝您查看中國報告大廳製藥精選報告報告欄目。中國報告大廳有著十年的行業分析及市場研究經驗,買報告上報告大廳。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