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強調霧霾治理的重要性,大氣污染治理也成為2017年地方兩會最主要的議題之一。各地紛紛出台2017年治霾目標,譬如北京PM2.5目標降幅18%,浙江省連續第三年將治霾列為民辦實事項目之首。
大氣污染治理也成為2017年地方兩會最主要的議題之一。截至2017年1月16日,20餘個省市自治區召開地方兩會,並公布了政府工作報告。北京市提出,2017年PM2.5年均濃度目標為6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左右,為此將投入182.2億元。浙江省連續第三年將治霾列為民辦實事項目之首。
2016-2021年中國空氣品質監測儀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表明,2016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為73微克/立方米,而2017年目標為60微克/立方米,這意味著2017年PM2.5濃度目標要比2016年再下降18%左右……如果目標完成,那麼2017年將是2013年公布數據以來PM2.5降幅最大的一年。
為此,北京市將投入182.2億元,全面發力治理霧霾。北京市發改委主任盧彥表示:「2017年將要推進十個方面治理大氣污染的重點舉措。」
其中三項都與壓減燃煤有關。通過農村「煤改清潔能源」、最大限度地壓減電力行業的本地排放、完成剩餘4000蒸噸工業和供暖燃煤鍋爐的清潔能源改造,近幾年已經從2300萬噸壓減到千萬噸以內的北京市煤炭消費總量,將進一步控制到700萬噸以內。
北京市代市長蔡奇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指出,北京市要嚴格執行排放標準,增加環保執法編制,組建環保警察隊伍,為強化環境監管執法,嚴厲懲處偷排超排行為。
一面要完成近幾年來PM2.5年均濃度最大降幅,但另一面治霾措施並無新意,北京要完成2017年的治霾目標相當困難。
對此,業內專家表示,京津冀地區的大氣污染呈現顯著的跨區輸送規律。根據環保部環境規劃院發布的2015年度全國PM2.5跨省輸送矩陣,北京、天津、河北的本地污染排放貢獻分別占66%、56%和62%。北京的外地污染源中,河北輸送占18%,天津、山東輸送分別占4%。
因此,包括北京市在內的京津冀,若想達成2017年治霾目標,除了自身努力外,離不開周邊省份的共同努力。正如北京市2017年十大治霾舉措提到的,在環保部的統籌調度下,加強與周邊省區市的協調聯動,做好空氣重污染應急。但目前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要求的「統一會商、統一預警、統一應急、聯動執法」尚未實現。
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則顯示,該市已提前完成國家規定PM2.5降幅目標任務,2017年將繼續深化大氣污染治理,推動燃煤設施淘汰改造,改燃關停7台煤電機組和380座燃煤鍋爐,全面治理城鄉散煤,嚴格控制機動車和船舶排放污染,關停淘汰落後企業100家,實現PM2.5年均濃度降幅好於去年,完成國家「大氣十條」目標任務。
河北省2016年達標天數增加16天,PM2.5平均濃度下降9.1%至70微克/立方米左右,降幅創下近幾年新低。其中「1+2」城市中的廊坊市全年空氣品質綜合指數退出全國74個重點城市「倒數前十」。
「治理大氣污染任務艱巨,我們一定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出重拳治理污染,用重典嚴格執法,努力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多的藍天白雲。」河北省省長張慶偉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
更多環保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環保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