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行業市場分析報告是對生產行業市場規模、市場競爭、區域市場、市場走勢及吸引範圍等調查資料所進行的分析。它是指通過生產行業市場調查和供求預測,根據生產行業產品的市場環境、競爭力和競爭者,分析、判斷生產行業的產品在限定時間內是否有市場,以及採取怎樣的營銷戰略來實現銷售目標或採用怎樣的投資策略進入生產市場。
生產市場分析報告的主要分析要點包括:
1)生產行業市場供給分析及市場供給預測。包括現在生產行業市場供給量估計量和預測未來生產行業市場的供給能力。
2)生產行業市場需求分析及生產行業市場需求預測。包括現在生產行業市場需求量估計和預測生產行業未來市場容量及產品競爭能力。通常採用調查分析法、統計分析法和相關分析預測法。
3)生產行業市場需求層次和各類地區市場需求量分析。即根據各市場特點、人口分布、經濟收入、消費習慣、行政區劃、暢銷牌號、生產性消費等,確定不同地區、不同消費者及用戶的需要量以及運輸和銷售費用。
4)生產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包括市場主要競爭主體分析,各競爭主體在市場上的地位,以及行業採取的主要競爭手段等;
5)估計生產行業產品生命周期及可銷售時間。即預測市場需要的時間,使生產及分配等活動與市場需要量作最適當的配合。通過市場分析可確定產品的未來需求量、品種及持續時間;產品銷路及競爭能力;產品規格品種變化及更新;產品需求量的地區分布等。
生產行業市場分析報告可為客戶正確制定營銷策略或投資策略提供信息支持。企業的營銷策略決策或投資策略決策只有建立在紮實的市場分析的基礎上,只有在對影響需求的外部因素和影響購、產、銷的內部因素充分了解和掌握以後,才能減少失誤,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正確性,從而將經營風險降到最低限度。
以「打造資本強引擎,賦能新質生產力」為主題的第八屆(2025)西湖大會5月21日在杭州舉行。中國金融40人論壇學術顧問、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在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經過過去十幾年的發展,中國製造十大領域有相當大的一批產品,實現了全球「領跑」或和已開發國家「並跑」。中國製造「大而不強」、中低檔產品為主的狀況,已轉變為中國製造「大而較強」「大而強」。從2025年「十五五」規劃的制定,到2026年至2030年的全面實施,再到2040年的長遠發展目標,中國製造怎樣發展,中央已提出了明確方向: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將成為「十五五」規劃乃至2040年長遠規劃中,中國製造業發展的最強勁動力。
「我們對今年消費和投資的復甦還是有信心的,但要關注外部風險。」在近日舉行的媒體分享會上,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大中華區經濟研究主管朱海斌表示。朱海斌指出,要達成5%的經濟增長目標,需要在促進內需上,特別是消費和有效投資上做更多的努力。2025年伊始,DeepSeek橫空出世,引領全球資本重估中國資產價值,也成為了兩會熱議的話題。「短期來講,DeepSeek、AI或者相關行業在宏觀經濟領域中,我個人的觀察占比還是較小的,希望在經濟結構轉型的過程中,可以更多地通過新質生產力、新經濟這些板塊的拉升來維持中高速的增長。」朱海斌對此稱。(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