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生產行業可行性研究是對擬建項目有關的自然、社會、經濟、技術等進行調研、分析比較以及預測建成後的社會經濟效益的基礎上,綜合論證項目建設的必要性,財務的盈利性,經濟上的合理性,技術上的先進性和適應性以及建設條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從而為投資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生產行業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用途
北京宇博智業投資諮詢有限公司可行性研究業務中心擁有畢業於國內外知名高校的技術人才組成的專業化團隊,和由政府領導、權威專家組成的顧問團隊。截止目前,已經完成300多個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受到了客戶的廣泛讚譽。
以「打造資本強引擎,賦能新質生產力」為主題的第八屆(2025)西湖大會5月21日在杭州舉行。中國金融40人論壇學術顧問、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在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經過過去十幾年的發展,中國製造十大領域有相當大的一批產品,實現了全球「領跑」或和已開發國家「並跑」。中國製造「大而不強」、中低檔產品為主的狀況,已轉變為中國製造「大而較強」「大而強」。從2025年「十五五」規劃的制定,到2026年至2030年的全面實施,再到2040年的長遠發展目標,中國製造怎樣發展,中央已提出了明確方向: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將成為「十五五」規劃乃至2040年長遠規劃中,中國製造業發展的最強勁動力。
「我們對今年消費和投資的復甦還是有信心的,但要關注外部風險。」在近日舉行的媒體分享會上,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大中華區經濟研究主管朱海斌表示。朱海斌指出,要達成5%的經濟增長目標,需要在促進內需上,特別是消費和有效投資上做更多的努力。2025年伊始,DeepSeek橫空出世,引領全球資本重估中國資產價值,也成為了兩會熱議的話題。「短期來講,DeepSeek、AI或者相關行業在宏觀經濟領域中,我個人的觀察占比還是較小的,希望在經濟結構轉型的過程中,可以更多地通過新質生產力、新經濟這些板塊的拉升來維持中高速的增長。」朱海斌對此稱。(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