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房行業市場競爭分析報告主要分析要點包括:
1)存量房行業內部的競爭。導致行業內部競爭加劇的原因可能有下述幾種:
一是行業增長緩慢,對市場份額的爭奪激烈;二是競爭者數量較多,競爭力量大抵相當;
三是競爭對手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大致相同,或者只少體現不出明顯差異;
四是某些企業為了規模經濟的利益,擴大生產規模,市場均勢被打破,產品大量過剩,企業開始訴諸於削價競銷。
2)存量房行業顧客的議價能力。行業顧客可能是行業產品的消費者或用戶,也可能是商品買主。顧客的議價能力表現在能否促使賣方降低價格,提高產品質量或提供更好的服務。
3)存量房行業供貨廠商的議價能力,表現在供貨廠商能否有效地促使買方接受更高的價格、更早的付款時間或更可靠的付款方式。
4)存量房行業潛在競爭對手的威脅,潛在競爭對手指那些可能進入行業參與競爭的企業,它們將帶來新的生產能力,分享已有的資源和市場份額,結果是行業生產成本上升,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售價下降,行業利潤減少。
5)存量房行業替代產品的壓力,是指具有相同功能,或能滿足同樣需求從而可以相互替代的產品競爭壓力。
存量房行業市場競爭分析報告是分析存量房行業市場競爭狀態的研究成果。市場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從各自的利益出發,為取得較好的產銷條件、獲得更多的市場資源而競爭。通過競爭,實現企業的優勝劣汰,進而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研究存量房行業市場競爭情況,有助於存量房行業內的企業認識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並掌握自身在存量房行業內的競爭地位以及競爭對手情況,為制定有效的市場競爭策略提供依據。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從過去10天高頻數據來看(帶看、成交、掛牌等),核心城市存量房市場交易量復甦有相當的可持續性。部分大型房地產開發企業在國慶前後的新房項目也大多呈現熱銷狀況。相信隨著信心的逐步修復,從核心城市核心區域逐步對外擴散,2024年年內我國房地產市場能夠實現止跌回穩,其中也包括房價的止跌回穩。
中信證券研報認為,取消普宅標準有利於降低一線城市存量房交易成本,提升居民實際可利用槓桿規模。如果政策未來落地,有助於釋放一線城市真實購房需求,促進存量房交易量復甦。展望未來,房地產相關指標之中復甦確定性最高的是交易量,而房價、開發投資和竣工面積都還有比較大的不確定性。此外,核心城市存量房市場的交易量復甦確定性又高於整體市場。因此,在產業鏈而言,最看好經紀服務公司。
華泰證券研報稱,消費建材在住宅市場多用於後周期裝修階段,我們在本報告詳細測算了住宅裝修需求空間及結構轉變,並認為24年或是存量房重裝需求占比超越50%的起點,家裝建材存量消費屬性將更加突出。據我們測算,24年家裝建材需求規模約2.6萬億元,裝修需求面積20億平左右(每年超2000萬套),其中存量重裝建材需求預計1.3萬億。從渠道看,小B渠道占比接近60%,是未來零售市場重要競爭領域。在需求新舊交替階段,短期存量重裝需求偏緩釋放,而增量市場高峰迴落,我們綜合測算20-24年家裝建材總需求複合增速為-0.2%,個股層面的存量重裝邏輯驗證仍需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