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根據對中國天然氣進口來源國排名數據了解,中國天然氣進口來源國排名為澳大利亞、美國、卡達、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俄羅斯聯邦、巴布亞紐幾內亞、阿曼、奈及利亞、埃及。以下是中國天然氣進口來源國排名詳細名單。
在2021年之前的十多年時間裡,日本都是全球最大的LNG進口國。以2020年為例,日本進口的LNG(液化天然氣)在7443萬噸左右,約為全球LNG進口總量(3.56億噸左右)的20.9%。
我國在2021年進口的7763萬噸的LNG中「澳大利亞占比升至41%」,第一名的位置得到鞏固。此外,我國相關企業與國外多家能源企業簽署了多項長期供貨協議,確保LNG進口的持續增長。
疫情後消費激增、海外需求飆升以及美國頁岩油鑽井公司產量低迷,共同推動了天然氣價格上漲。目前美國天然氣庫存比正常水平低17%,雖然缺口並不大,但卻是在出口量創紀錄和天然氣產量增長停滯的背景下出現的,這加劇了2022年天然氣價格進一步上漲的預期。
國有的卡達能源公司正在與天然氣買家談判,是否要擴大一個始於2021年、價值300億美元的項目,建設六個天然氣液化廠。2030年,全球液化天然氣消費量將增長60%,主要原因是歐洲擺脫對進口能源的依賴。卡達的六個新裝置——將天然氣壓縮並冷卻到華氏258度以下(-161℃),使其能夠運往世界各地——每個裝置每年將能夠生產800萬噸液化天然氣。
作為全球第四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馬來西亞的液化天然氣占該國出口總額的4.9%,規模達158億林吉特(約262億元人民幣)。而根據我國發布的世界能源發展報告,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已從初期的5%提升至2018年時的7.5%,但我國的天然氣需求仍將處於黃金髮展期,預計這一比例還將在未來十年內升至15%。
印度尼西亞探明天然氣儲量約為92.5萬億立方英尺。該國的主要天然氣田包括:蘇門答臘島北部的阿倫氣田(Arun)、加里曼丹島東部的巴達克氣田(Badak)、爪哇海的小型氣田、Kangean區塊、伊利安島的一些區塊以及東南亞最大的納土納D-Alpha氣田。儘管印尼天然氣資源豐富並且是世界最大的LNG出口國,印尼能源需求總量的50%仍然依靠石油供應來滿足。
俄羅斯擁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2017年俄羅斯天然氣已探明儲量達37.9萬億立方米,較2016年增加了3.05萬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77%,但自2018年俄羅斯天然氣已探明儲量逐年下滑,2020年俄羅斯天然氣已探明儲量為37.4萬億立方米,較2019年減少了0.17萬億立方米,同比減少0.44%。
巴布亞LNG,由法國跨國公司道達爾公司牽頭,涉及麋鹿和羚羊氣田的商業開發。這兩個擬建項目相互連接,合併後將在巴布亞紐幾內亞LNG現有的兩個生產線基礎上增加三個新的LNG處理裝置(稱為trains)。其中一列新列車將由P'nyang擴建項目供電,另外兩列由巴布亞LNG公司提供。通過共享巴布亞紐幾內亞LNG工廠的基礎設施,估計利益相關者可以節省20億至30億美元的建設成本。這兩個項目總共將使該國的LNG出口能力幾乎翻一番,僅巴布亞LNG就在巴新LNG工廠的現有產能基礎上每年增加550萬噸。
2021年10月底阿曼天然氣總產量達421.7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5%。其中伴生氣產量為77.4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8.1%。非伴生氣產量為344.3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2%。
截至2022年1月1日,奈及利亞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達209.5萬億立方英尺,原油儲量為370億桶。他表示,即使在這個全球能源轉型的時代,石油和天然氣行業對奈及利亞經濟仍然至關重要。要積極考慮奈及利亞的能源戰略,同時要考慮到需求的轉變和對清潔燃料的呼聲,在石油和天然氣價值鏈中採用低碳技術,在國內深化天然氣的利用,以提高能源供應,減少能源貧困,並投資於清潔燃料和可再生能源。
埃及有望在2021年達到滿負荷生產能力,成為世界十大天然氣出口國之一,埃及將努力通過重啟兩個生產工廠之一來提高液化天然氣的出口量。彭博社援引埃及石油部長塔雷克·莫拉(Tarek Molla)的講話表示,位於達米埃塔的液化天然氣(LNG)工廠將於2月底重新運轉,該工廠此前已經閒置了8年。它每年將處理約450萬噸液化天然氣,並將埃及的產能提高到1250萬噸。
在國家增儲上產七年行動方案的引導之下,未來,我國天然氣產量將會不斷增加。預計2025年,中國的天然氣產量將達2300億立方米,預計到2024年及以後較長時期,天然氣產量將會穩定在3000億立方米以上。
更多天然氣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天然氣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