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全球汽車產業面臨多重挑戰,各國紛紛調整政策以應對美國加征關稅的影響。從電動化轉型到供應鏈重構,汽車行業正經歷深刻變革。以下從多個角度分析各國應對措施及其對2025年汽車市場的影響。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汽車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英國政府近期宣布對汽車產業支持政策進行「大膽改革」,以緩解美國關稅帶來的出口壓力,並推動行業加快向電動化轉型。具體措施包括延長混合動力車的銷售時限至2035年,並減輕對未能如期實現電動化目標的車企的處罰。此外,年產量較低的奢侈品牌被允許在2030年後繼續生產內燃機車型,保留其高端燃油車的市場定位。小型貨車也獲准繼續銷售至2035年。
英國政府還調整了電動新車銷量占比的要求,允許車企在2026年前不達標,但需在2030年前補足相應銷量。對未能實現目標的罰款也下調至每輛1.2萬英鎊,小型貨車為1.5萬英鎊。這些措施旨在為汽車製造商提供更多靈活性,同時推動行業向綠色能源轉型。
韓國政府宣布向汽車行業注入2萬億韓元的額外流動性,並計劃將汽車產業政策融資從13萬億韓元擴大到15萬億韓元。此外,政府與國內最大銀行及主要汽車企業共同制定1萬億韓元的支援計劃,以應對美國關稅帶來的衝擊。
韓國還計劃將自動駕駛技術確定為國家戰略技術之一,並在2025年制定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發展的「路線圖」。政府將在自動駕駛等尖端技術領域投資5000億韓元,並增加下一代汽車關鍵零部件的供應。同時,韓國政府將汽車購置稅從5%下調至3.5%,直至2025年6月,並將電動汽車購買補貼從20%至40%提高到30%至80%,期限延長至今年年底。
日本經濟產業省成立「美國關稅對策本部」,以應對美國加征汽車關稅及「對等關稅」措施。該部門要求汽車等行業協會在與中小企業的交易中確保合理的價格傳導,並在全國設立約1000個特別諮詢窗口,為企業提供資金周轉支持。日本汽車廠商還聯合磋商,思考如何重新構建避免「美國風險」的供應鏈體系。
加拿大政府宣布對所有不符合美墨加協定的美國進口汽車徵收25%的關稅,但明確表示這一措施不會影響汽車零部件。加拿大還針對汽車生產商實施減免方案,以激勵其在加拿大的生產和投資,並幫助維持就業崗位。
墨西哥僱主聯合會則強調,必須加強國內市場並推動出口目的地多元化,以減少對美國依賴。這一策略旨在增強墨西哥汽車產業的抗風險能力,同時開拓新的市場機會。
德國輿論認為,汽車業面臨高關稅風險,轉向軍工領域可降低對美依賴。通過合作強化歐洲本土軍工供應鏈,德國不僅能夠減少外部風險,還能推動歐洲戰略自主。這一轉型策略為德國汽車產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
總結
全球汽車產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各國政策調整與技術創新共同塑造著2025年汽車市場的未來。從電動化轉型到供應鏈重構,從資金支持到市場多元化,這些措施不僅緩解了美國關稅帶來的衝擊,也為汽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未來,汽車產業將繼續在政策引導與技術驅動下,邁向更加綠色、智能和多元化的新階段。
更多汽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汽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