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4年,全球汽車產業鏈經歷了深度重構,汽車零部件行業加速洗牌,企業業績呈現出顯著的分化態勢。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4月23日,A股已有135家汽車零部件公司披露2024年年報,其中80家公司淨利潤實現正增長,占比近六成。智能化領域的企業表現尤為亮眼,而傳統零部件廠商則面臨較大壓力。這一趨勢不僅反映了行業的技術變革,也揭示了企業在轉型中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汽車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隨著「軟體定義汽車」時代的到來,智能化成為汽車產業轉型的核心。在這一趨勢下,深耕智能化領域的零部件企業迎來了業績的爆發期。以一家從事汽車部件研發、製造與銷售的企業為例,其2024年淨利潤同比增長超500%,成為已披露年報企業中增速最高的公司。該公司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49.10億元,同比增長18.6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97億元,同比增長514.49%。其中,新能源電驅產品收入同比增長148.63%。
另一家專注於智能網聯汽車電子軟體研發的企業同樣表現亮眼,2024年淨利潤同比增長292.87%。其智能駕駛業務整體實現收入26726.28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25%,其中智能網聯汽車測試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7676.65萬元,同比增長61.07%,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為29.10%。此外,一家圍繞汽車智能化及物聯網通信兩大領域開展核心業務的企業,2024年營業收入13.98億元,同比增長10.9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006.76萬元,同比增長84.26%。
與智能化領域的蓬勃發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傳統汽車零部件企業的成本管控和盈利空間面臨較大挑戰。隨著汽車行業競爭加劇,新能源及傳統汽車品牌普遍採取降價促銷策略,這種價格壓力正通過產業鏈逐級傳導至零部件供應商。
多家傳統汽車零部件廠商在轉型期面臨業績壓力,「增收不增利」的現象較為常見。例如,一家汽車內飾材料解決方案服務商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11.7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0.2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72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12.54%。公司稱,淨利潤下降主要系報告期內信用減值損失增加,境內外新公司前期投入,費用增加以及前期固定資產投入逐步轉產,折舊增加所致。
另一家受工裝模具及汽車零部件業務毛利率下滑等因素影響的企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23.67億元,同比增長13.76%,但實現利潤總額1135.92萬元,同比下降84.53%;實現歸母淨利潤7508.96萬元,同比下降655.05%。其工裝模具及汽車零部件業務毛利率為9.98%,同比下降0.14個百分點,主要系汽車零部件業務客戶降價降本,導致其毛利率有所下降。
面對汽車產業邊界不斷拓展、行業競爭日益加劇的現狀,汽車零部件企業紛紛謀求第二增長曲線,以應對傳統業務可能面臨的增長瓶頸及外部挑戰。一家企業在年報中明確表示,將加速新能源汽車配套產品研發,搶占三電系統市場先機,開發人形機器人行星滾柱絲槓、關節模組等新興領域產品,深化全球化布局,重點突破東南亞及北美區域市場,培育第二增長曲線,拓展特種材料在工業裝備領域的應用。
另一家企業則計劃在保持傳統業務穩定增長的同時,通過針對性擴大產能,加大柔性生產優化力度等措施,持續提升經營效率;有效利用自身競爭優勢進一步提升高附加值產品的市場份額以及優化產品結構並拓展組件產品;積極尋找並布局公司第二增長曲線,擴展產品應用領域,探索新領域、新技術,進軍消費電子、醫療健康、核電、機器人等領域。
2024年,汽車零部件行業在智能化浪潮的推動下,呈現出明顯的分化態勢。智能化領域的企業憑藉技術創新和市場需求,實現了業績的快速增長,而傳統零部件廠商則面臨成本與價格的雙重擠壓,利潤承壓。面對行業變革,企業紛紛通過開拓第二增長曲線,布局新興領域,以應對未來的挑戰與機遇。這一趨勢不僅反映了汽車產業鏈的深度重構,也揭示了企業在轉型中的創新與突破。
更多汽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汽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