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啤酒行業面臨著市場需求下行的壓力,企業紛紛調整用工模式以應對挑戰。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啤酒行業的整體銷量出現下滑,多家龍頭企業營收和利潤均有所下降。與此同時,啤酒企業的員工數量也出現了顯著變化,尤其是在生產、銷售等環節的用工需求減少。本文將深入分析啤酒行業的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並探討企業如何通過調整用工策略來應對市場變化。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啤酒市場專題研究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2024年,中國啤酒行業整體表現不佳,多家龍頭企業營收和銷量均出現下滑。在此背景下,啤酒企業的員工數量也出現了顯著減少。數據顯示,過去一年,10家啤酒相關上市公司中有8家出現減員,共計減少超過6000人。其中,百威亞太中國區減員2777人,燕京啤酒減員1440人,華潤啤酒減員1173人,青島啤酒減員817人。
啤酒企業的減員現象並非單純的裁員,而是與用工模式的調整密切相關。例如,啤酒生產車間在旺季通常會招聘大量臨時工,而去年由於需求減少,臨時工數量顯著下降。此外,啤酒銷售環節也普遍採用兼職模式,這些變化都導致了員工數量的減少。
在銷量下行的壓力下,啤酒企業不僅調整了用工模式,還通過降本增效來應對挑戰。數據顯示,多家啤酒企業的高管薪酬在2024年出現了大幅縮水。例如,某啤酒企業董事會主席的酬金從2023年的800萬元減少至360萬元,另一家啤酒企業前CEO的董事酬金也減少了近90萬美元。
儘管高管薪酬大幅縮水,但普通員工的薪酬卻保持了相對穩定。數據顯示,去年只有少數啤酒企業的非高管人均報酬出現下降,降幅也僅為低個位數。這表明,啤酒企業在降本增效的同時,仍然注重保障普通員工的收入水平。
隨著啤酒行業進入新一輪調整期,企業開始探索智能化生產模式,以減少對傳統人力的依賴。例如,部分企業已經開始對包裝、物流等非直接生產環節進行智能化改造。然而,啤酒的生產環節仍然高度依賴人力,尤其是經驗豐富的員工。因此,儘管智能化趨勢明顯,但啤酒企業的生產用工需求仍然存在。
此外,啤酒企業的用工模式也在發生變化。例如,部分企業開始將銷售團隊外包,以降低人力成本。數據顯示,某主營小酒館生意的企業去年外包員工減少了上千人,而全職自有員工數量則保持穩定。這表明,啤酒企業正在通過調整用工模式來應對市場變化。
儘管啤酒行業面臨銷量下行的壓力,但企業仍然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責任,尤其是在穩就業方面。數據顯示,去年多家啤酒企業的員工數量雖然有所減少,但減員幅度相對克制,且普通員工的薪酬保持了相對穩定。這表明,啤酒企業在降本增效的同時,仍然注重履行社會責任。
此外,啤酒企業作為區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在通過增加用工來提升生產規模,並發揮區域經濟示範效應。例如,部分企業在產能提升後,仍然增加了生產環節的用工需求。這表明,啤酒企業在應對市場變化的同時,仍然注重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總結
2024年,中國啤酒行業整體表現不佳,企業紛紛通過調整用工模式和降本增效來應對挑戰。數據顯示,多家啤酒企業的員工數量出現了顯著減少,尤其是臨時工和兼職員工的數量下降明顯。與此同時,啤酒企業的高管薪酬也出現了大幅縮水,但普通員工的薪酬保持了相對穩定。未來,隨著智能化生產模式的推廣,啤酒企業的用工需求將發生變化,但生產環節仍然高度依賴人力。此外,啤酒企業作為區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仍然承擔著穩就業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社會責任。
更多啤酒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啤酒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