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礦產行業分析報告 >> 中國煤礦安全生產現狀及對策淺析

中國煤礦安全生產現狀及對策淺析

2006-06-13 08:11:0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我國安全生產狀況不容樂觀,安全生產體系並不完善,特別是煤礦生產更是礦難頻發,形勢嚴峻,煤礦安全問題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極大障礙,是政府在新的行政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從我國煤礦生產現狀出發,對煤礦安全事故頻發的原因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和論述,基於此,對我國煤礦安全生產體系建立健全的過程中所應採取的對策措施作了初步的思考和探尋。

    一、我國煤礦行業存在的基本問題
    我國煤礦生產面臨著諸多困難,比如機械化程度低、安全設施不完善、技術水平低、從業人員素質低,這是長期困擾我國煤礦生產的主要難題,是制約我國煤礦安全生產的主要障礙,也是我國煤礦行業存在的基本現狀。

    總體上來看,我國煤礦生產正走著一條高投入、高耗能、低產出、低回報的粗放型的經濟增長道路,安全問題特別突出,經常發生礦難事故,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近日稱:近年我國平均每7.4天發生一起特大煤礦事故,遠遠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003年我國煤礦產量約占全球產量的35%,事故死亡人數則占近80%,我國採煤效率僅為美國的2.2%,南非的8.1%。百萬噸死亡率是美國的100倍,南非的30倍,據統計,2001——2004年10月共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煤礦事故188起[1]。頻繁發生的礦難事故與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政治大背景是極不協調的,與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是不相符合的,與黨的執政目標是完全背離的,因此著力解決和處理好這個問題已經迫在眉睫。否則就有可能面臨積重難返的危險。

    二、安全問題頻現的原因分析
    ㈠某些行業投資過熱導致需求的激增
    市場經濟條件下,每個經濟人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煤礦生產者同樣如此,去年電解鋁、鋼鐵、水泥等高耗能行業的投資過熱,使得去年的煤炭供應特別緊張,儘管各地生產者不遺餘力地超負荷生產,但在現有的生產能力和生產條件下,也一度出現了煤荒現象,在煤炭行業市場化的情況下,需求的激增必然導致煤炭價格的急劇上漲。據報導,去年1月份煤價最高達220—250元1噸,11月中旬市場價格一度漲至850元1噸。[2]由此可見,煤礦行業已經完全處於買方市場,在這種情況下,煤礦行業的利潤是驚人的,在巨大的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不少生產者不惜鋌而走險,通過減少安全投入的手段來降低生產成本,因此可獲得最大限度的超額利潤,但這樣做的後果有二:一方面引發行業內部的惡性競爭,別的生產者紛紛效仿,減少安全投入,大礦亂干,小礦蠻幹,超負荷生產,必然導致大規模的安全欠債,導致安全問題的出現。另一方面,其他行業的生產者看到煤礦生產有利可圖,便紛紛轉入煤礦行業,而這些新的生產者大都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和考核。極容易出現安全事故和安全問題。因此無論那種情況,其結果無疑是對安全生產不利的,因此投資的局部過熱帶來的利潤的激增是煤礦安全事故頻發的最大誘因。

    ㈡地方政府監督嚴重缺位
    煤礦行業雖然已經實現了市場化,符合經濟發展大潮,但是完全的市場調節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自發性、滯後性等市場自身無法克服的弱點和缺陷,這就需要政府的宏觀調控,而煤礦安全事故頻發很大程度上都歸咎於地方政府職能的嚴重缺位,也即是說,政府對煤礦行業的宏觀調控的力度不夠大,方法不夠科學,績效不夠明顯。只要政府認真執行安全生產的相關法令,嚴格煤礦行業的市場准入,對於不具備生產能力和生產條件的生產者不予認可,不准生產,地方政府嚴格把關,那麼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小生產者就沒有市場,雖然現在強調許多行業要放開市場准入,但對於關係社會穩定、人民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重要領域政府要高度重視,認真對待,嚴格准入制度,另一方面,如果政府經常組織檢查煤礦安全設施對煤礦安全生產能力和生產條件進行評估,那礦難事故就不會那麼容易發生了。但事實表明很多時候政府缺位了,仔細分析一下原因,不外乎有二:⑴不少地方官員自身腐敗,對煤礦安全生產的檢查只是當作走走過場而已,而且很多的政府公務人員採取各種方式投資入股,官商勾結,事實上充當了煤礦企業的保護傘。據報導:陝西陳家山煤礦在發生瓦斯爆炸的前五天就已經出現了火情,而當地政府並未因此責令停產整改,而對四月發生的死亡38人的瓦斯爆炸責任事故的責任人沒有進行認真地嚴肅地處理,今年8月發生在廣東梅州的大興煤礦特大透水事故都無一例外的證明地方政府某些官員腐敗是事故頻繁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⑵不少地方政府錯誤的政績觀制約了政府職能的有效履行。不少地方政府仍以GDP的增長與否作為行政成效的評價標準,很多地方官員把GDP作為追求的目標,把煤礦企業創造的GDP作為提升晉級的基石,因此甘願充當煤礦企業的保護傘。對煤礦企業的生產狀況,安全狀況視而不見,聽之任之。即使在事故發生以後,對遇難者家屬的慰問和補償似乎總是「遲來的愛」,因此某些地方政府職能的缺位也是我國煤礦安全生產體系脆弱和安全事故頻發的一個重要原因。

    ㈢煤礦行業從業人員素質偏低煤礦行業從業人員大多數是農民工,沒有經過專業的生產技能培訓和安全生產培訓,大多也沒有接受教高層次的教育,因而素質普遍偏低,安全生產意識薄弱,自救能力和自救意識不強,往往在生產過程中沒有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的相關規定,在發生突發事件後不知所措,不能有效的自救。

    ㈣煤礦分布的自然條件惡劣和生產設施落後、安全設施不完善
    我國煤礦儲量大、分布廣但大都屬於地下礦,瓦斯濃度高,因此開採難度較大,技術要求高,在開採過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重大事故。我國煤礦分布的特點決定了我國煤礦生產成本高,而大多數生產者又屬於小企業主,缺乏足夠的資金和技術,因此很多煤礦生產者在安全設施的配備上顯得力不從心,同時地方財力有限,地方財政轉移支付的力度不夠,造成煤礦生產設備落後、安全設施不完善,這無疑給安全生產埋下了隱患。

    三、加強煤礦安全生產體系建設的對策探尋
    ㈠改善能源利用結構和倡導建立節約型社會
    我國是煤礦生產大國,同時也是煤礦消費大國。煤礦消費占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的70%,由於我國生產力水平較低,生產設備落後,因而能耗較大,據統計,每增加1美元的GDP中國所耗能源為世界平均量的3倍,美國的4.7倍,德國的7.7倍,日本的11.5倍。[3]加上經濟快速發展,工業化步伐加快,因此能源需求膨脹,特別是對傳統的煤電依賴性較大,為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只能超負荷生產,但長久的超負荷生產必然會帶來煤礦安全體系的全面崩潰,帶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因此在努力增加煤炭供應的同時,大力尋求新的能源供應模式,改善能源利用結構勢在必行,也是減少煤礦安全事故的有效途徑,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煤礦生產走出困局,因為當經濟發展對煤電依賴性減小,煤礦生產的壓力也會相應減小煤礦企業才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進行安全體系建設和安全措施的完善。同是也要注重「開源節流」。一方面開闢新的礦源,探索和引進先進的生產開採技術。借鑑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生產理念,提高煤礦行業的勞動生產率,增加科技對煤炭生產的貢獻率。在安全生產的範圍內儘量探尋新的礦源。另一方面要倡導建立節約型社會,科學採礦,文明採礦,合理採礦,防範和杜絕采肥丟瘦的掠奪性開採方式,提高伴生礦的利用率。能源消費者也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樹立節約意識,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㈡加大宏觀調控力度,進一步加強安全監督檢查
    事實上,只要管理者措施得力,監督得法,大多數的礦難是可以避免的或者說大多數礦難的損失是可以控制和被最小化的,因此政府的宏觀調控和政策監督是至關重要的。「煤礦資源的不可再生性、煤炭工業的重要性和煤礦生產勞動的極度危險性,都要求政府在可持續煤炭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承擔起義不容辭的公共責任。」[4]

    政府要積極推進「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進程,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鼓勵吸收社會資本入股以充實大煤礦集團實力,增強我國煤礦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並鼓勵大煤礦集團大煤礦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政府對大企業大集團走向世界提供必要的政治、外交支持,通過外交談判、政治對話等方式爭取更廣闊的生產基地和新的礦源,政府要適當提高煤礦行業的門檻,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個人和企業不讓進入,對安全措施不完善的企業要責令整改,對不具備安全生產能力的企業要堅決取締,對個別企業胡干亂乾的行為要堅決糾正,對違反安全生產法規條令的行為要堅決制止、嚴厲打擊。並且不定時地組織進行抽樣調查,對企業的安全設施進行認真檢查和評估,並監督和鼓勵企業更新生產設備、提高煤礦的安全生產能力。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力度,充實地方財力,地方財政增大對煤礦企業的支持力度,增加安全設施建設的投入,提高安全生產水平。溫家寶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必須要把煤礦安全作為突出任務,完善煤礦安全監管體制和機制,加大對煤礦安全設施的投入,提高安全生產水平,國務院決定今年安排30億元建設資金,支持國有煤礦安全技術改造,地方和企業也要增加安全生產投入,我們要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切實改善煤炭生產安全狀況」,但更關鍵的是企業和集團自身要不斷提高包括資本實力、科技實力等綜合實力在內的國際競爭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及早建立煤礦事故預警和預防機制,對可能發生安全事故的重要環節及早預防,認真整改,有備才能無患,事故造成的損失要比安全生產投入和預防預警機制建設投入多得多。同時好要嚴格貫徹安全生產法規,加大事故懲罰力度,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制。2004年1月13日,《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開始執行,2005年1月1日新版的《煤礦安全規程》開始實施,加上以前頒布的其他條令,我國的安全生產立法應該是比較完善的,法令即立,重在執行,這些法規必須要嚴格執行。發生事故後要加大對遇難礦工家屬的補償力度,提高生產者賠償金額,以督促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加大安全投入,重視安全問題。並且嚴肅懲治事故責任人,嚴格責任追究制。

    ㈢加快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切實轉變政府職能
    當政府某些官員自身出現問題並無限滋長時,發生事故已成自然,政府既然在煤礦生產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那政府自身的改革和建設也成為必然。具體而言,即是要加快政府自身的改革和建設,大力推進反腐敗工作進程,杜絕任何形式的貪污腐敗行為,政府工作人員和各級幹部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摒棄以GDP增長與否作為各項工作成敗得失的評價標準的錯誤政績觀,同時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為煤礦安全生產出謀劃策,為煤礦安全生產消除還存在的體制性和機制性障礙,切實做到「該放的不越位,該管的不失位,職能明確不錯位,承擔責任不缺位」還要運用政府的號召力,建立和逐步完善社會監督和激勵機制,鼓勵社會輿論監督煤礦生產,讓更多的人共同關注和參與支持煤礦生產,對輿論媒體爆光的問題要及早整改和糾正,爭取把險情扼殺在萌芽狀態。

    ㈣對生產經營和煤礦行業從業人員進行嚴格的安全知識培訓和考核
    生產經營者在煤礦生產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很大程度上起著決定作用,生產者的安全生產意識和自身素質能力如何,直接關係著安全生產能否順利進行,因此,努力培訓和增強生產經營者的安全生產意識是重中之重,對生產經營者進行安全生產培訓和安全知識考核是非常必要的。

    由於大多數的煤礦從業人員沒有專門的生產知識,沒有接受高層次的教育,因而普遍缺乏安全生產技能,那麼對這部分人進行安全生產技能的培訓同樣是必需的,使所有的從業人員只有基本上具備了安全生產知識和事故險情發生後逃生自救的能力,具備常規事故的處理能力和臨危不亂、遇變不驚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擁有從業資格,准予上崗,這對於解決煤礦安全生產問題和提高煤礦抵禦事故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㈤加快經濟體制改革,抑制經濟投資過快增長
    經濟體制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步驟,經濟過熱阻礙社會主義經濟持續、健康地發展,自政府採取了穩健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後,我國經濟開始平穩較快發展,物價也漸趨穩定,但傳統的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模式仍然影響著我國的經濟發展,今年,物價可能會反彈,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仍然會持續上升,能源價格也可能會持續上揚,經濟對煤礦的影響在今年不僅是存在的,其程度可能會進一步加深,因此經濟體制改革還需要進一步深化,著力解除經濟發展的體制性和機制性障礙,著重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堅持「五個統籌」、「五個堅持」,建立社會經濟發展的新的科學的綜合評價體系,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努力改善能源利用和供需模式,降低煤礦生產的高額利潤,完善能源價格形成機制,緩解供需矛盾。

    參考文獻:
    [1][2][3]礦難之淚與發展模式之累[J],經濟管理文摘2005年第2期
    [4]田應奎:認識煤炭的戰略地位[J],瞭望2005年第6期

更多煤礦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煤礦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