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神華集團了解到,該集團在神華神東礦區研發地下水庫技術,目前已建成32座地下水庫,儲水3100多萬立方米,基本解決了該礦區煤炭生產中供水、排水、污水處理以及防治水害問題,實現了煤礦水資源良性立體循環。
煤炭開採會伴生大量礦井水,長期以來,礦井水被視為水害,為保障井下安全,需外排地表。與此同時,我國大量的煤炭產自西部嚴重缺水礦區,礦區礦井水除少部分利用外,大部分外排後蒸發,造成了水資源浪費。
據煤礦行業分析及技術研究報告統計顯示,目前我國煤炭開採每年產生礦井水約80億噸,但利用率僅為25%左右。經過近20年的技術攻關,神華集團研發了煤礦地下水庫技術,將含水層的地下水疏導至採空區進行儲存,並建設相應的水處理和抽采利用工程,對礦井水進行高效利用。「生態脆弱區煤炭現代開採地下水和地表生態保護關鍵技術」日前也榮獲2014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神東煤炭集團大柳塔煤礦是最先建成的地下水庫示範工程。大柳塔煤礦總工程師陳蘇社介紹,目前大柳塔煤礦建成3座地下水庫,總儲水量約710萬立方米,相當於一座中型水庫規模。
陳蘇社形象地解釋了地下水庫:「我們把大柳塔煤礦從地表到井下,想像成一座4層樓房。樓房的頂層就是地表,採空區位於大樓的2層,平硐井口位於大樓的一層,開採煤層位於大樓的地下一層。我們在大樓2層的部分房間修建水庫收集水源,並將地下一層的污水注入2層的其他房間進行淨化然後流回到水庫。水庫的清水一部分回流地下一層用於開採,一部分用水泵排到頂層用於地表綠化。」
「地下水庫利用巨大的採空區空間進行儲水,利用採空區矸石對水體進行過濾淨化,再利用自然壓差進行供水,實現了井下供水、排水、污水處理、水害防治、環境保護的綜合效益。」陳蘇社說,僅大柳塔煤礦每年可節約用水約280 萬噸。此外,地下水庫安裝了在線監測系統,可對人工壩體進行24小時實時自動監測,保障安全可靠運行。
更多煤礦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煤礦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