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商務旅遊市場狀況
(一)世界商務旅遊的發展格局
近年來,商務旅遊是發展最快的旅遊項目之一,從其規模和發展看,已成為世界旅遊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全球每年旅遊業收入的35,000億美元中,有4,200億美元屬於企業的商旅支出,占全部旅遊收入的12%,並且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全球化進程的推進,這一比例仍會提高。目前全球商務旅遊人數約占旅遊者總數的1/3,國際上許多著名的連鎖飯店通過調查發現,商務客人已占全球住房遊客的53%,占連鎖飯店的60%。近年來由於許多新興的旅遊項目也推動了商務旅遊的發展,例如增長最快的獎勵旅遊,目前全球每年約有11億人~18億人次進行獎勵旅遊。同樣發展很快的還有國際會議市場。國際會議自70年代中期以來就以其廣泛的影響、高額的利潤和巨大的市場潛力引起了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的注意。據專家估計,隨著世界經濟的復甦,全世界每年的會議收入將達到2200億美元之上,且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長。
全世界商務旅遊的發展都呈現出良好態勢。在歐洲,由於統一大市場已經形成,企業國際化加快,商務旅遊市場的發展前景良好。在亞太地區,商務旅遊發展也非常迅速並具有持續發展之勢,尤其是日本、新加坡、韓國、香港等國家或地區。此外,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和中國大陸均已崛起,使亞太地區商務旅遊市場又注入了新的血液。因此,可以用「東西方共發展」來形容世界商務旅遊的格局。
(二)中國商務旅遊的發展概況www.BizView.org
中國宏觀經濟和政局的穩定發展為商務活動的活躍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當中國的旅遊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時,商務旅遊作為旅遊高端市場的主力軍日趨顯現出優勢和潛力,商務旅遊正成為一塊利潤豐厚的蛋糕,且極具成長性。美國運通公司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商務旅遊市場的發展潛力驚人,規模已經達到法國、德國等歐洲主要國家的水平,如果保持目前的增長幅度,將在今後5年內翻一番,成為世界第三大商務旅遊市場。總的來看中國商務旅遊市場呈現出以下一些特點。
l 市場規模逐年增大
專家預測,如果全國4000萬商務人士按每人每年平均出行三次計算,全年商務旅遊總量可達1.2億人次左右。國家旅遊局2003年的一份資料顯示,中國每年國際商務旅遊支出超過357億元,占亞洲商務旅遊市場的17%,目前我國因公出境包括公務和商務考察的人數已占出國人數的53.3%;中國國內商務旅遊支出則高達1700億美元,約占國內整個旅遊市場的30.5%,並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以北京為例,2003年北京共接待了一億兩千萬人次遊客,其中屬於商務旅遊遊客的占41.2%,超過了休閒度假旅遊,位居榜首,商務旅遊已成為旅遊業的新貴。
中國正逐步成為世界商務旅遊的新熱點。國家旅遊局發布的消息,從我國入境旅遊市場的結構中分析,商務及會議旅遊共占39.9%,已接近或超過一些已開發國家的水平。近年來,中國在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成績顯著,與中國通航的國家越來越多,航線越來越長。中國相對齊備的涉外旅遊服務系統也為商務旅遊提供了便利。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在中國境內的各項展覽、會議等都成為吸引商務旅遊人士的重要磁石。據國際會議協會預測:「中國有可能成為二十一世紀國際會獎旅遊(會展旅遊和獎勵旅遊的合稱)首要目的地」,而中國加入WTO、2008 年奧運會及 2010 年世博會的申辦成功更為中國會獎旅遊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l 收入穩定
由於商務旅遊是以商務或者其他特定的活動目的為導向,因此通常商務旅遊的時間隨意性低,事前計劃性強,而且活動具有重複性(尤其是年會、大型活動都有固定的時間或者預先設定的時間,經過一定固定的時間間隔就會再次舉行)。這就形成了商務旅遊的穩定性的特點:一方面由於時間固定,一般來講它不會受到氣候條件或者一些不利條件(如交通不暢等因素)的影響,是旅遊市場中最穩定的一個細分市場。另一方面,商務活動的重複性使商務旅遊能夠產生穩定的旅遊客流和收入,而沒有其他旅遊項目的明顯的季節性和淡旺季的差異。
l 利潤豐厚
商務旅遊的消費者構成的特點決定了其中自費的比重不大,並且通常商務旅遊者所產生的費用是依照所在組織的內部規定或者商務活動的級別標準而確定,價格因素並不是決定性因素,因此相對於休閒旅遊而言,商務旅遊者的消費能力更高。從兩種類型旅遊的目的上來看,商務旅行者更看中的是服務質量、效率和便利性。據統計,商務客人的人均日消費額比觀光客人要高出23%。此外,商務旅遊者在目的地的停留時間也相對較長。所以,一般來說商務旅遊的利潤率高達20%~30%,遠遠高於一般休閒旅遊的利潤。甚至有旅行社老總透露,商務旅遊人數可能只占到旅行社總業務量的十分之一,但所賺取的利潤至少能占到旅行社總利潤的50%以上。
l 政策支持
中國政府一直以來都大力扶持旅遊和其相關產業的發展。近兩年來,一些地方政府也出台相關法規來促進商務旅遊這一市場的發展。例如《北京市旅遊條例》中第十三條規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經審批獲準的公務活動,可以委託旅行社安排交通、住宿、餐飲、會務等事項。」《上海市旅遊條例》中第十八條提出「鼓勵利用有關專業會議、博覽交易、文藝演出、體育賽事、科技交流等活動,促進旅遊業的發展。有關組織機構在協調安排年度展覽計劃時,應當優先考慮規模大、國際化程度高、對旅遊業促進作用明顯的展覽項目。」第二十一條規定「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經審批獲準的公務活動,可以委託旅行社安排交通、住宿、餐飲、會務等事項。」
但是也應當看到只有少數商務活動發達的地區的政府為推動商務旅遊的發展積極努力,這也是市場處於發育期的一個表現。
l 外資商務旅遊巨頭紛紛來華
「以前,沒有去過中國度假就算不上一個真正的旅行者。如今,沒有去中國開過會,就算不上一個好的生意人。」加拿大商務諮詢有限公司駐華首席代表郭耀這樣評價中國在國際商務活動中的重要性。資本的嗅覺是靈敏的。面對中國這個大市場,國外的很多大旅行社都要來分一杯羹。美國運通、羅森·布魯斯等全球較大的專業商旅服務公司已經相繼涉足中國商旅市場;與此同時,國際知名的萬豪、洲際等酒店管理集團也宣布進軍中國商旅市場。國內的一些旅遊服務企業如攜程、e龍等也不失時機地推出了自己的商旅服務系統。2005年底,外商將被允許在我國成立獨資旅行社。有人預言,屆時國內商務旅遊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加緊合資步伐,利用外方優勢,搶占市場份額成為業界普遍認同的觀點。
l 市場形成期,專業性匱乏
從市場周期角度對於國內商務旅遊市場分析,可以發現這一市場正處於市場發育期。①、首先這一市場被分割成為無數個小的區域市場,已進入者和潛在的進入者數量很多,並且沒有具有絕對競爭優勢的企業,該市場暫時處於完全競爭的狀態。②、其次,作為旅遊市場中的獨立細分市場,商務旅遊市場發展速度很快,還沒有形成一個穩定狀態的市場規模。③、最後,這一市場的相應規則還沒有成型,還遠沒有達到成熟的階段。因此,在這一階段中企業的業務空間廣闊,競爭並不十分激烈,因此企業能夠也必須盡力拓展市場份額,為迎接下一階段中的激烈競爭做好準備。未來五年內,能否做好商務旅遊市場將成為旅遊業競爭制勝的關鍵。
專業化是中國許多城市發展商務旅遊的軟肋,相對於國外成熟商旅市場來說,缺乏專業經驗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這是商務旅遊發展進程中繞不過去的門檻。業內專家表示,商務旅遊具有很強的系統性,不僅需要成熟、專業的旅遊公司來運作,而且還需要相關政策、相匹配的旅遊資源、基礎設施建設等的支撐。目前,國內缺乏較專業的商務旅遊公司,而且商務旅遊作為一種新興的旅遊分支,在中國並沒有固定的功能齊全的專業城市予以匹配。
更多商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商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