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武侯區簇橋鎮聚集了四川省八成以上的製鞋企業。其中,九成以上生產女鞋,銷往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商場裡一雙高達兩三千元的靴子,其實我們廠的成本價不到百元。」成都卡美多鞋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助理劉鷹說,公司一直為一些國際知名女鞋品牌代工生產。
*
劉鷹對於這樣的生意並不看好。「成都鞋企不缺設備,不缺製造工藝,缺的是品牌和設計。我們想做的不僅僅是代工貼牌,而是要創屬於自己的民族品牌。」
據了解,每一雙女鞋從生產到擺上世界各國專櫃的過程中,中國廠家僅能分到10%的利潤。
目前,成都市武侯區國際鞋都內,一個10萬平方米的「武侯直銷鞋城」已將這裡打造成為中國西部高檔次的鞋類專業市場。
成都的這些製鞋企業是中國民營經濟的一個縮影。根據「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中國將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天津市主委歐成中在8日下午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發言時表示,現在,國有經濟吸納就業不足300萬人,而民營經濟則達到1.6億人。
成都女鞋正在走向轉型升級之路,而這條路是中國民營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怎麼轉?轉成什麼型,很多企業感到迷茫。我們政府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找到方向。」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工商聯主席孫甚林說,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一直在「引進來」,現在面臨的是如何「走出去」。「民營企業要發展、做強,引進來和走出去都要做好」。
孫甚林說,目前重慶市相關部門正在起草一份關於「鼓勵民營企業結構轉型和『走出去』的規劃」,建立國外項目庫定期向民營企業開放,為企業提供機會和幫助。
全國政協委員馮軍說,過去5年,許多中國民營企業把「中國製造」做到了世界前列,未來5年將是打造「中國創造」民族品牌的最好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