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在溫棚中,黃瓜是不能缺席的一員。但是冬季溫室培養的黃瓜中有很多奇形怪狀的黃瓜看上去總是和其他黃瓜格格不入。這些奇怪形狀有彎曲、細腰、大肚尖嘴、雙體、
僵瓜等。這些形狀成型的原因是什麼呢?其實,這也是黃瓜果實生理病害造成的。人為技術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栽培技術不到位,管理粗放,尤其是在花芽分化期受到某種措施的影響,果實膨大後就形成了怪瓜;第二,黃瓜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受各種生理障礙因素(包括溫度、水分、光照、氣體、肥料障礙)、激素中毒而形成怪瓜。
下面我們來具體的分析每一種形狀的黃瓜形成原因。
彎曲瓜是瓜條從幼瓜期就出現環狀彎曲。可能形成原因是,花序發育時棚內持續低溫,造成光照不足、養分水分匱乏等原因,使黃瓜秧苗生長勢彎曲,導致幼瓜形成時極易變彎;或者相反,由於高溫管理,水分養分過剩,引起莖葉生長茂盛,即使植株長勢正常,如果一個節位坐瓜過多也會形成彎曲瓜。
細腰瓜是瓜條粗細不勻稱,果實的中央部分出現皺縮而變細,瓜把及瓜端較粗,並且變細部分易折斷。可能形成原因是養分供應不平衡,連續高溫乾燥;或開花坐瓜前缺少硼素的供應或者硼向瓜內運輸受到抑制。
大肚尖嘴瓜表現為瓜條粗細出現明顯變化,果實中央部分粗壯兩頭細小,而且會出現瓜把粗、瓜端細的尖嘴症狀。形成原因:雌花授粉不良,形成種子的部分養分多而發生膨大,沒有形成種子的部分養分少而不發生膨大;如果瓜條膨大前期養分供應不足或澆水過遲,易出現大肚尖嘴瓜。
雙體瓜在開花時就看到兩條瓜長在一起。形成原因:由花芽分化時異常因素引起,特別是在高溫、氮鉀肥施用過多、乾燥等條件結合在一起時極易發生雙體瓜,同時硼素的吸
收受到制約後,畸形瓜的發生率也大大提高。
僵瓜表現為瓜條粗細均勻,瓜條短,瓜肉水分少,瓜皮無光澤。形成原因:緩苗後第一水澆得太早,秧苗生長過旺,養分向生殖生長輸送少,瓜條形成後過早停止生長;在瓜條發生膨大時,水分不充足,偏施氮肥或鉀肥;在高溫、乾燥的條件下,水肥嚴重不足、噴藥次數多、植株早衰,形成僵瓜。
瓜農防治措施
一、做到早查勤摘要從雌花謝花前後及早進行檢查,一旦發現後及時摘除,以免影響其上部果實的正常生長。
二、採取配方施肥措施。從施基肥起要做到以有機肥為主,每畝施優質農家肥1.5萬公斤,油渣300公斤,並以氮磷鉀5∶2∶6的比例配施化肥,其化肥總量以每畝施120公斤左右為宜,並在坐果期適量補施硼肥。
三、調節溫濕度與光照。嚴格按照黃瓜生長發育的四段變溫措施來管理,控溫降濕,爭取滿足黃瓜各個階段生長發育對溫度、濕度的需求,防止早衰;天氣不良造成光照不足時,要採取人工補光措施;吊蔓、落蔓時要防止拉傷瓜蔓;把無生長功能的老葉、病葉摘掉,確保植株生長健壯。
四、進行病蟲害防治在病蟲害發生後對症施藥。噴藥的濃度要適宜,次數不宜過多,在噴藥後的第二天應噴1次葉面肥,用量為0.2%的磷酸二氫鉀+0.2%的尿素+0.1%的三元複合肥+0.2%的白糖+食醋,以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防止植株早衰。
更多黃瓜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黃瓜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