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服飾行業分析報告 >> 未來中國嬰童服飾市場發展趨勢分析

未來中國嬰童服飾市場發展趨勢分析

2014-10-28 13:43:14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中國嬰童市場的「大」與「潛力」絕不是信口開河。據全國人口普查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0-16歲兒童有3.8 億,約占全國人口1/4,而這其中0-3歲嬰幼兒有6900萬,約占中國兒童人口總數的1/5。在如此巨大的嬰幼兒人口基數下,有關專家還預言,未來幾年嬰幼兒人口數量將持續增加,甚至有望迎來新一輪的「嬰兒潮」。加之單獨二胎政策在國內各個省市的逐漸放開,可見此類預言絕對有望成真。龐大的基數及快速增長的出生率無疑將大幅提高未來中國嬰幼兒服飾市場需求量,構成當之無愧的「大」市場。下文是對未來中國嬰童服飾市場發展趨勢分析詳情。

  另外,據阿特拉斯世界貿易報告,中國嬰童服飾市場2013財政年度盈利總額達1160億,其中嬰兒服飾,男、女童裝的銷量為21.67億件,較2012年增加7%。而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4-2020年中國童裝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隨著中國努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降低經濟對投資的依賴,到2020年,家庭消費將大幅提高,其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將從目前的35%提高至45%-50%,人均消費或將遠遠超出2012年水平的兩倍。而我國社會及家庭對孩子的重視程度向來頗高,由此可以預見,家庭嬰童產品方面的消費支出也勢必逐年上升,市場「潛力」自然不可小覷。

  中國嬰童服飾市場特點分析

  與其它嬰童用品品類一樣,嬰幼兒服飾也是整個嬰童行業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然而,相較其他品類,嬰幼兒服飾類產品不論從其必要性或是消耗數量上來講,都更有著絕對無可撼動的重要地位。由人類的基本生活習慣及道德標準決定,服飾產品可謂是生存必需品。正常家庭中一個孩子在同一時期般會擁有多件功能不同、款式不同的衣服;並且隨著孩子身體的發育與生長,服飾的更替頻率更是可想而知,數量甚至沒有上限。然而其它品類,諸如手推車、安全座椅或餵養產品等的同期或長期消耗與更換率遠沒有服飾類量大,甚至由於個人意識、價格等原因,有些品類的產品不會出現在大多數家庭,或者大多數家庭只擁有屈指可數的幾件。這充分顯示嬰幼兒服飾行業擁有堅實的發展基礎和無限的發展空間。

  巨大的嬰童服飾市場需求也吸引了更多的行業參與者。除了專注於嬰幼兒服飾的眾多國內外品牌,一些優秀的成人服飾品牌也嗅到了嬰幼兒行業利益蛋糕的香氣。他們依託本身服飾產業的經驗優勢,打入嬰童市場,加劇了競爭的激烈程度。同時不能忽視的一方還有,由於消費者對嬰童服飾的巨大需求,無形之間滋養了一些廉價次品的泛濫,他們依附超低的價格混跡於行業之內,與國內外優秀品牌爭搶市場份額,攪亂行業秩序,也把競爭帶到白熱化階段。故而,目前該品類品牌雖多,但龍蛇混雜,導致行業內相互之間的競爭也更為激烈、複雜。

  嬰童服飾市場發展趨勢分析

  近年來,80、90後媽媽們成為嬰童服飾的主要購買力。他們與上一代不同,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4+2+1的家庭架構,讓他們一人得享更好的生活水平與教育程度,同時相比父輩更具有強烈的「享受」觀念。他們的消費行為和觀念比之上一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多不再奉行傳統的節儉保守的消費理念,而是更加趨於開放、時尚的消費觀,具有鮮明的自我消費意識特點。而這些變化,都將逐漸地改變中國社會的消費結構和消費習慣。所以,新一代消費者開始逐漸將選擇的重點放在產品的安全性、時尚性上,同時也意味著單一的功能性不再獨占鰲頭地支配著她們的購買決策。

  同時,根據之前對嬰童服飾市場發展趨勢分析了解到,隨著家庭消費水平的增高,僅靠價廉來吸引顧客眼球的低檔產品和山寨產品顯然已經後續乏力了,消費者將更加青睞有品質保證的中高端產品。這樣的消費趨勢會迫使部分低檔、山寨品牌進行產品轉型、重塑品牌定位,否則終將慘遭淘汰。

更多服飾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服飾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