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商貿行業分析報告 >> 解析2015年傳統企業O2O轉型的幾大趨勢

解析2015年傳統企業O2O轉型的幾大趨勢

2014-11-10 10:34:04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隨著現代社會網際網路不斷地發展,網際網路也在傳統的行業里不斷深化,而傳統的企業的發展模式已經滿足不了日益變化的網際網路時代的需求,所以傳統行業的O2O轉型也是必然的,傳統企業的O2O轉型也由行業難點到自我焦慮逐漸平衡過度為發展趨勢,這種趨勢也將傳統企業迅速帶進被關注的光環之中,細細思索,傳統企業的O2O轉型趨勢也可分為:自我延伸的革新趨勢、投資新業的風險平攤趨勢以及鎖定行業地位的硬渠道趨勢。

  一.在自身里尋求變革的自我延伸趨勢

  在自身尋求平衡的是變革最好的出發點,如蘇寧或國美,都在電商領域尋求突破,並希望在新的領域裡被重新重視。傳統3C企業開始逐漸的開放,允許第三方企業進入自身體系內發展,這也是典型的網際網路行業做法。據中國報告大廳所發布的《零售行業分析及市場研究報告》指出,零售巨頭萬達的O2O戰略多次出現線上與線下的打通的意圖,傳統企業在之前的迷離之中逐漸找出了自己的定位,線下依然是O2O的黃金分割點,如無線下的純線上,必幹不了O2O之事。而對於傳統企業來說,線下資源的掌握則是易如反掌,醒悟的傳統企業越來越重視其自身的優勢所在,而非如之前,以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去比拼競爭者擅長的領域,融合會是O2O的大課題。而號稱顛覆線下的線上企業,也不由自主的選擇線下作為合作夥伴,微信已與多家線下零售達成合作,前段時間萬百騰的牽手更是業界的大事。傳統的企業在變革中的自我延伸,對於O2O是件值得鼓勵的事情,也是未來傳統企業在O2O轉型中的首個趨勢。在O2O的產業里,已無單純線上或是線下之分,同一產業里,合作的意義當然大於競爭。

  二.對未來預估不足而採取投資新業的風險平攤趨勢

  有自信充足的,也會有自信不足的。在這種趨勢里,不難看出,傳統企業對於原有業務戀戀不捨,更不知該如何去改造原有業務,再加之也有傳統企業在轉型之中空降網際網路人,結果卻未能成轉型之事,最終還有了分道揚鑣的痛楚,在多重考慮之下,才會有投資新業來分擔在未來可能會存在的競爭風險。

  此外,投資O2O新業可增加原有企業的估值,並通過O2O概念提升股價或是行業地位,也是傳統企業轉型之中必然會考慮到因素。所以在這種狀態之下,風險平攤不單只有風險,也有可收益的期望值,傳統企業投資O2O新業當然不會遲緩,並會在未來越演越烈。

  三.鞏固行業地位的硬渠道趨勢

  雖然O2O是個垂直細分的天下,但不可否認的是傳統企業在原有的體系里依然牢牢抓住著垂直資源與用戶資源,而O2O創業企業大多數都是先從連接鏈做起,如團購,如外賣,如家居服務等等。大多的生產鏈到供應鏈依然是傳統企業的強項,O2O企業暫時無法更迭其原有鏈條,其一是構造成本過高,其二是時間成本過長。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可以看出,外賣O2O的強者並不是生產快餐的,洗衣O2O的強者並不是專業洗衣的,O2O現階段最易搶占的細分領域就是通過線上形式去展現,再通過線下形式去速遞

  這也意味著一部分傳統企業將會選擇以鞏固行業地位的方式來作為O2O產業的硬渠道方,生產鏈與供應鏈完全貼合O2O企業的需要,甚至在應用的ERP系統中都是互相打通,此種方式我們在酒店行業以及諸多餐飲企業之中都可見到。而在這種趨勢里,傳統企業O2O轉型中從之前的自我評定用戶來制定產品組合演變到現在由系統數據由外界引流來定產品組合,O2O創業公司也需要與傳統企業並肩作戰,在各自在擅長的領域以碎片化的方式組合出由生產鏈到供應鏈再到連接鏈的O2O運營方式,所以硬渠道趨勢也會是傳統企業轉型的首選之一。

  在傳統企業的O2O轉型之中,從自身的難點到行業焦慮再到未來趨勢,應證出有自我到反省到革新的三種遞進演變的關係。轉型本身的內因也是原有用戶在變,企業也須隨之而變。一直以來顛覆以往並不是所謂的跨界競爭者,而是用戶本身,這個可愛又可怕的消費群體。

更多商貿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商貿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