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是一種存在於人類體內的益生菌。乳酸菌能夠將碳水化合物發酵成乳酸,因而得名。益生菌能夠幫助消化,有助人體腸臟的健康,因此常被視為健康食品,添加在酸奶之內。
8年增長9倍
尼爾森的零售監測數據顯示,在過去8年裡,中國市場上酸奶、乳酸菌飲料市場持續快速增長,年銷售增長率分別高達19%和37%。尤其是乳酸菌市場,2013年的銷售額超過57億元,比2006年增長了9倍之多,相比液體奶和低溫酸奶,中國的乳酸菌市場正處於成長期,呈現出蓬勃的發展趨勢。
但廣告中動輒稱「讓腸道動起來」、「每百毫升含300億個活性乳酸菌」的宣傳語,讓不少消費者雲裡霧裡。那麼,乳酸菌飲料在帶給市場活力的同時,如何讓普通消費者明白乳酸菌「好在哪兒」,成了企業和科學界正在努力解決的一大難題。
乳酸菌飲料是在以乳或乳製品為原料、經乳酸菌發酵製得的乳液中,加入水、白砂糖、酸味劑,以及果汁、茶、咖啡、植物提取液等當中的一種或幾種,調製而成的飲料,簡單來說,乳酸菌飲料里,飲料是載體,乳酸菌才是主角。
乳酸菌是通過發酵碳水化合物獲得能量而產生大量乳酸的細菌總稱,一般把乳酸發酵比率超過50%的細菌稱為乳酸菌。
相較於酸奶,乳酸菌飲料的牛奶含量較低,但含有較高數量的乳酸菌,不過,乳酸菌飲料和市面上其他乳酸飲料完全不同,後者未經發酵,產品中乳酸菌和乳酸菌代謝物、鈣質和蛋白質含量都很低,完全不能替代乳酸菌飲料或酸奶。
10的6次方
「乳酸菌在中國發展的速度絕對比歐洲快得多,」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在上月底舉行的第10屆乳酸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上表示,「乳酸菌不像罐頭、餅乾一樣具有全球性的認知程度,還是存在一定爭論的。死菌活菌的問題、冷凍非冷凍的問題、是否達到10的6次方,這些爭論都是懸在乳酸菌行業頭上的一把劍,隨時可能毀了消費者的信心,這些要靠企業紮實的積累而非廣告和公關。」
孟素荷所言的「10的6次方」,指的是中國對酸奶的標準規定,產品中乳酸菌數量不得低於10的6次方。因為只有乳酸菌活菌體達到一定數量,才可能到達並定植在人體腸道內,維持腸道的微生態平衡。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食物營養消化吸收器官,具有排毒和免疫功能,直接關乎人體健康,正常人體腸道內寄居的細菌超過1000種、100萬億個。微生態平衡指的是有益菌占優,能有效抑制抵抗有害菌,抑制有害物質的生成。
「人作為一個超級生物體,除了先天遺傳的基因組以外,還有後天獲得的共生菌群帶到體內的基因組信息形成的微生物組,超過90%的共生微生物生活在腸道中,成為腸道菌群,數量是人體自身細胞數量的10倍,兩個基因組必須和諧相處才能維護人體健康。」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趙立平稱,「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菌群失調造成內毒素入血引起的慢性炎症是肥胖、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院長陳衛教授表示,最新研究表明,帕金森氏病、乳腺癌、愛滋病、肝硬化、腎病、關節炎、糖尿病等疾病都與腸道微生物結構異常相關,腸道菌群也成為學者闡釋益生菌、益生元、微量元素等膳食因子對健康影響的著眼點。
泡菜亦有乳酸菌
縱觀全球,乳酸菌市場的發展參差不齊,在美國如日中天,而在歐盟則受限於食品標準,拉丁美洲的市場速度較慢,但是機會不斷湧現,而亞洲在日本的帶動下迅速成長。專家稱,中國大陸地區對發酵乳的喜愛在過去10年裡日益明顯。
比起大陸,中國台灣地區的民眾接觸乳酸菌的時間更早。台灣生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過去十幾年做的事情,就是把乳酸菌菌種賣給更多的食品、飼料和乳品工廠。該公司產品開發部主任張憶如記者表示,台灣人幾乎從小就開始喝乳酸菌飲料,甚至成為重要的童年回憶。
除了乳酸菌飲料,其實中國部分地區和韓國的傳統食物泡菜中也含有大量乳酸菌。
「泡菜是很好的乳酸菌來源,」韓國泡菜國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崔學鍾(Hak-JongChoi)稱,「泡菜有助於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增加纖溶活性,同時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腫瘤的作用,還可以預防皮膚老化,減少體脂。」
更多乳酸菌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乳酸菌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