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影視上市公司陸續發布2015年業績快報及2016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報,諸多數據表明,2015年影視企業整體業績穩升,今年第一季度亦捷報頻出繼續飄紅趨勢。
其中,光線傳媒、華策影視、華誼兄弟、唐德影視等影視業上市公司中2015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低則近三成,高達六成之多。業內分析,影視產業業績持續上行得益於近幾年電影業的快速發展。但繁華的背後是成本的不斷上升,盈利能力的不斷下降。令人擔憂的是電影市場泡沫不斷加劇,等市場飽和之後,又拿什麼來支撐。
最新年報顯示,華策影視2015年營業收入2,657,303,261.10元,同比增長38.6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475,481,411.18元,同比增長21.90% 。2016年第一季度預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776.99萬元~12,434.99萬元,同比增長30%~50%。
報告稱,主要因電影收入同比大幅增長,光線傳媒2015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 1,545,204,377.97 元,同比增長 26.86%;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437,701,673.62 元、456,426,330.80 元和402,687,980.78 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了 6.26%、7.12%和 22.28%。
同時, 2016年第一季度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0,000萬元~22,000 萬元,同比增長4,119%~4,541% 。
唐德影視發布公告稱,2015年營業總收入537,467,248.39元,同比增長31.80%,營業利潤135,856,541.15元,同比增長25.91%。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2,350,107.27元,同比增長30.98%。
營收增幅最大的華誼兄弟2015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87,356.51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2.14%;淨利潤為121,823.49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78%;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97,614.37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86%。2016年第一季度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4,449.17 萬元~29,339.00 萬元,同比增長0%~20%。
業內分析,影視產業業績持續上行得益於近幾年電影業的快速發展。北京大學文化產業院副院長陳少峰分析稱,電影成長迅速的重要原因是電影院已延伸到了縣級地區,基礎設施的普及帶動了電影票房的增長。其次是目前我國電影投資、營銷等運作方面比較成熟。同時票價的降低,觀眾的觀影習慣也逐漸改變。
數據統計顯示,2015年全國電影總票房440.69億元,其中,國產電影票房271.36億元,2016年不到兩個月電影票房就突破100億元。
「表面上繁榮可喜,實際盈利能力在下降。」陳少峰分析,成本的不斷提高,使得企業的產出和收入不對應。
以華誼兄弟為例,2015年華誼兄弟總營收為387,356.51萬元,雖同比增長62.14%,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71,838,738.62元,同比下降12.59%。同時,總營業成本為1,925,833,486.69元,同比大增106.26% 。
華誼兄弟稱,公司營業成本較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06.26%,主要原因是隨著收入的變動相應變動。
報告還稱,公司銷售費用較上年同期相比增長77.60%,公司管理費用較上年同期相比增長81.35%,公司財務費用較上年同期相比增長44.05%。
據了解,華誼兄弟現主要業務分為影視娛樂、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網際網路娛樂三大板塊。其中影視娛樂營收 2,832,413,236.48 元,占總營收73.12%。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營收55,566,037.66元,占總營收1.43%;網際網路娛樂營收861,007,364.67元,占總營收 22.23%。
其中,影視娛樂營業成本為1,662,335,802.13元,占營業成本86.32%,同比增長148.71% ,毛利率為41.31%,同比下降3.05%。
同時,根據其年報粗略計算,其海外營收同比增長542.96%,占比僅為8.74%。與此同時營業成本大幅上升,其中北美地區營業成本同比大幅增長1061.11% ,南美地區增長563.93% 。
另外一家上市公司華策影視2015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619,307,072.01,同比下滑402.95% 。影視業務營收成本為1,666,043,738.02元,同比增長47.23%;毛利率35.50% ,同比減少3.46%。同時,銷售費用同比增長87.22% 至248,276,248.40元。
華策影視分析,近年來,由於文化行業的繁榮發展,市場對於精品大片的需求旺盛,優質 IP 價格、節目模式價格、劇本費用、演職人員勞務報酬、場景、道具、租賃等費用不斷上升,市場對於高水準、大投入的精品內容需求又非常旺盛,促使內容提供商製作成本不斷上升。
受訪人士表示,目前我國電影硬體設施已顯過剩,一些人口較少的小城區縣的電影院上座率很低,今後可能面臨降價競爭的壓力。
「商業價值越來越大,內容價值跟不上。」陳少峰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市場泡沫在加大。
業內企業分析,影視娛樂在內容供給上,過剩與短缺並存,對優質內容的需求度愈發提升。
陳少峰表示,「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我國優質電影少,產業化的能力較低,依賴票房嚴重,衍生品、二次開發的能力較弱。再成長兩三年電影市場飽和之後,要靠什麼來支撐,如何延長產業鏈是企業亟須考慮的問題。電影作為主業太局限,多元化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隨著多元化發展的延伸,網際網路時代下,網絡劇、IP產品受到各大影視公司青睞。陳少峰直言,網絡劇的低成本使作品質量受限,對其未來長遠發展不看好。並表示,追求優質IP產品的趨勢是對的,但隨著資本的進入,一些沒有市場價值的偽IP也被所謂的開發、叫賣,市場參差不齊。
易凱資本的創始人王冉表示,影視業核心要素的市場價格正在越來越頻繁地出現透支和預支,假IP被當作真IP定價,好IP落到野蠻人手裡。並直言,不是所有貌似IP的都是IP,不是所有貌似可比的IP都同樣值錢,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能力開發出IP的潛在價值。
在他看來,只有那些可以年復一年地釋放商業價值並且沒有太明顯的波峰波谷的才叫IP。IP和影視圈一樣,也是魚龍混雜。即便真的好IP,如果它落在沒有專業能力、不尊重行業規律的野蠻人手裡,同樣會香消玉殞。
「近幾年IP被炒得太熱、價格太高、成本太高,利潤難以提高,產出和收入不對應。」陳少峰說。
此外,陳少峰還表示,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我國電影沒有國際市場。要進入第二階段就必須走向國際,但目前我國電影在國際上的競爭力非常弱,和國際市場不對接、不同步,內涵、創意能力、製作水平等比國外要落後很多。未來需要考慮的是如何製作出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力的電影,打開國際市場,擴大規模。
數據顯示,華策影視2015年國外銷售營收同比增長35.28%至30,903,107.11元,但僅占總營收1.16%。根據年報數據記者粗略計算獲悉,華誼兄弟2015年海外營收同比增長542.96%,但占比僅為8.74%。更多相關影視行業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影視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