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大物博,礦產資源豐富,尤其是石材資源幾乎遍布全國各個省區,石材工業就世界範圍來說,是一個蓬勃發展的工業,擁有超過150億美元的固定資本,年貿易額超過60億美元,而且以每年10%的速度在增長。近十年來,我國石材工業發展迅速,不僅應用上更加廣泛,而且在中國政策的拉動下,石材消費需求量加大,目前年產量已超過千萬噸,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材生產大國。
十多年來,水頭的石材行業都是作為中國石材行業「晴雨表」的姿態存在的。水頭的石材市場的狀況基本可以代表國內整個行業的狀況。我們看到的,2008年到2011年間,雖然世界金融危機已經影響許多行業,可石材行業整體銷量還處於逐年上升趨勢,所以這幾年依然看到有不少企業在增加設備,囤積荒料。可到了2012年,市場需求量開始顯現下滑的信號;2013年,設備過剩、產能過剩已成行業蕭條的主要現象,但大多企業還能勉強支撐;2014年伊始,隨著「上市公司老闆失蹤」「民間融資公司資金鍊斷」等負面經濟新聞充斥著大街小巷,石材業界也開始面臨嚴重蕭條帶來的厄運:走遍各個大板市場、各個工廠,幾乎都是客跡稀少,冷冷清清。好容易逮住了個買家,價格也不再是賣方能說了算,甚至為了回籠資金,成本下的交易也不在少數。而虧本經營能使企業維持多久?能否在行業中繼續生存已然是擺在企業家面前最嚴峻的問題。
近段時間,人們不斷從各種媒體上看到、聽到「石材業的暴利時代已經結束」「微信時代已經到來」「新營銷模式將代替傳統模式」等等看似符合時下「亂勢」邏輯的言論,但是,哪怕是傳播者本人,心裡都不免對這些言論的確定性持疑惑態度吧。
我們看到了石材業發展走勢一直堪稱變幻莫測:從三十年前國內石材的幾乎零市場應用,到慢慢地增加應用量,到普遍認可石材的價值與檔次,到每幢建築必定要用到石材,這個行業在大蕭條之前的十來年可算是發展得風生水起,如火如荼,大多企業都能順利成長。但是,在世界性的危機面前,這個行業同樣避免不了受到衝擊。除了眾所周知的原因外,我想很多專門經營石材開採、加工的企業家目前還忽略或者說是沒意識到另一群可怕的「狼群」正悄悄來襲,並將再次全面改變石材行業的發展格局。
當一個行業還處於高利潤的時期,絕大多數從業人士都能賺到相應的利潤,自然會有更多人加入行列,中間商由此增多。可一旦到了利潤越來越少,那麼最先會被擠出局外的肯定是中間商,以確保資源方與終端方的生存空間。現在,石材產業及其上游建築裝飾產業之間就是到了這樣的時刻。由於從事石材行業的門坎較低,只要有經濟實力,即可入行,這就使石材產業生存的危險性更高。幾組信息傳達的「殺機」足以令石材業人士驚心悼膽:
連續7年全國裝飾行業百強排名前五名的深圳洪濤股份,10月28日公布定增預案,發行股票,募資近9億元,主要擬建項目為雲浮高新石材產業園,宣布正式介入石材行業。無獨有偶,「中國建築裝飾百強企業第二名」的浙江亞廈裝飾股份有限公司近期也發布了關於調整變更「石材製品工廠化項目」的公告,透露了該公司增設直營大規模石材加工生產的信息。據說亞廈除了在浙江上虞章鎮利用超募資金建設占地200畝的石材產業園,還在福建整合了兩家石材加工廠,直接為其公司的承建工程提供建築石材製品。位列中國上市房地產企業四強、以「快速開發、快速銷售」的營運模式著稱的廣東碧桂園,也在雲浮、台山和廣西等各地建起大型石材加工廠,直接為公司本部提供所需石材產品。而有類似舉動的裝飾公司遠遠不止這三家。
看到這裡,誰都不難預測,不久的將來,更多作為石材使用方的裝飾公司、建築公司都將跟風,自己做石材原料加工貿易。好比是「狼族」直接把專營石材加工貿易企業的飯碗端了,因為他們本是石材企業賴以生存的買家,現在卻不再需要向別人購買了,這才是最可怕的危機。
那麼,未來石材行業發展的格局將會是如何轉換?石材企業又該如何審時度勢,找到生存之道呢?誠如著名經濟學家郞咸平說的,「沒有蕭條的行業,只有蕭條的企業,企業的發展還是要靠真功夫。」石企與裝飾公司直接合作將成為雙贏的必然。而石企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主動出擊,在繼續提升產品附加值的同時,尋找新的合作與發展的機遇。更多相關行業分析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石材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更多石材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石材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