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4年初以來,水泥行業經歷了供需失衡的挑戰,行業競爭加劇。隨著錯峰生產和自律停產的推進,水泥價格自9月起進入上升通道,疊加煤炭成本下降等因素,行業龍頭企業在2024年四季度實現了盈利同比增速的轉正,標誌著行業盈利拐點的出現。海螺水泥作為行業代表,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910.30億元,同比下降35.51%,歸母淨利潤76.96億元,同比下降26.19%。然而,2024年四季度和2025年一季度,海螺水泥的業績顯著改善,歸母淨利潤分別同比上漲42.27%和20%。這一改善主要得益於煤炭成本的下行以及銷量和價格的上升。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水泥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5年以來,煤炭價格持續下跌,對水泥行業利潤產生了積極影響。13月秦皇島港口動力煤(Q5500)均價為722.19元/噸,同比下降179.55元/噸,降幅達19.91%。其中,3月煤炭均價為678.10元/噸,環比繼續下降7.10%。煤炭供應的穩定增產和火電需求的低增速,使得煤炭市場供需偏寬鬆,預計煤價將繼續尋底。煤炭成本的下降為水泥行業提供了成本優勢,推動了企業盈利的回升。
錯峰生產及各地企業積極開展行業自律,使得水泥供給得到持續管控,不斷推動價格震盪上行。2025年4月,長三角區域內企業計劃錯峰10天,預計減產約三分之一,湖北計劃停產5天,錯峰時間明顯長於以往。2月、3月同樣停產明顯,庫存持續回落,2月底、3月初連續3周長三角平均水泥庫存降至65%以下,當前為67%,而上年同期為73%。錯峰生產的嚴格執行,為水泥價格的上行提供了有力支撐。
2025年一季度,全國重點地區水泥企業出貨率為47.5%,環比增長0.7個百分點,同比增長1.7個百分點;全國水泥出貨量為313.7萬噸,環比增長7.98%。截至3月28日,全國水泥發運率42.7%,同比增長6.7個百分點。基建方面,大部分建築公司新簽訂單實現同比增長,其中中鋁國際、中材國際、中國核建、四川路橋、鴻路鋼構新簽訂單分別同比增長51.04%、31%、30.7%、18.87%、1.25%。地產方面,3月300城三線城市宅地拿地面積當月值同比增長4.4%;累計值同比下滑6.4%,降幅收窄3.6個百分點。下游需求的改善,為水泥銷量的增長提供了動力。
2025年,隨著水泥產能置換與限產政策的實施,供給端過剩產能出清預計加速。2024年10月31日新發布的《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2024年本)》政策相較於2021年的版本更加嚴格,明確了低效運行的水泥熟料產能不能用於置換,且新建產能不能拆分。此外,辦法取消了水泥迴轉窯的窯徑限制,要求備案產能與實際產能統一。這些變化旨在更嚴格地控制新增產能並提高行業效率。限產政策與產能置換政策相結合,將改善行業長期供需狀態。
近日,生態環境部公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工作方案》,水泥行業正式納入全國碳市場,納入全國碳市場的水泥企業或達1200家。水泥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後,由於其產品單價較低、單位排放較高,相較於鋼鐵和電解鋁,或將受到更大的減排壓力。2024年水泥行業碳配額按照經核查產生的排放量進行分配,2025年與2026年的配額量將基於碳排放強度控制進行分配,2027年以後將對標先進水平優化配額的方法進行分配,三到五年內碳配額將逐步收緊,減排成本也將顯著上升。在政策推動之下,產能規模較大、效率高、減碳技術領先、排放水平較低的公司將脫穎而出。
總結
2024年初以來,水泥行業在供需調整、成本下降、政策助力等多重因素影響下,逐步走出低谷,實現了盈利的回升。煤炭成本的下降為行業提供了成本優勢,錯峰生產與自律停產推動了價格的上行,下游需求的改善助力了銷量的增長,政策的實施加速了過剩產能的出清,水泥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則進一步推動了行業的綠色轉型。未來,隨著供需關係的進一步改善和政策的持續推進,水泥行業有望迎來更加穩健的發展。
更多水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水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