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出生數量的增多,必然導致配方奶粉市場紅利的增長,業內人士預測,截至2018年,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的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中國無疑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嬰幼兒奶粉市場。
業內人士指出,不管新政未來走向松還是緊,隨著註冊制、食品安全法等法規在2016年的相繼實施,品牌、配方數量將大大減少,在整體品牌數量減少、市場總量持續攀升的大背景下,中小乳企會有更強的危機感。
由於近年來國內奶粉頻現質量問題,尤其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後,消費者對國產品牌奶粉消費信心受損,致使洋品牌趁機加速擴張,外資品牌奶粉也紛紛加大在中國的布局。
正是基於國內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的巨大前景,外資品牌並逐漸占據了嬰幼兒奶粉市場尤其是中高端奶粉市場的主要份額,並掌控著嬰幼兒奶粉市場的話語權。
在經過毒奶粉事件以後,國內奶粉行業又受到「性早熟」、「皮革奶」的困擾,然而從幾次事件中可以看出,企業對消費者的質疑採取了較為積極的回應,一定程度上標明了企業對品質追求的決心。
國家對奶粉產品的檢測力度加大,短期來看,會為企業帶來一定的限制,但就整個行業的長遠來看,將會提升行業產品質量檔次,增加消費者信心,使整個行業的發展加快。
在政策不斷加碼、奶粉市場價格戰洗牌、企業兼併重組的發展趨勢下,我國奶粉行業集中度將明顯提升,存活下來的國產奶粉品牌將具有較強的競爭實力。
目前,嬰幼兒乳粉行業兼併重組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質量是國產奶粉受到洋奶粉壓制的重要因素。質量問題上,提振國人對國產奶粉的信心極為重要。
2016年,國產奶粉紛紛擺脫代工廠依賴,除了在境內開展兼併重組外,伊利、光明、聖元等企業以投資新建、收購或控股等形式在紐西蘭、法國、以色列等國建立奶源基地或原料加工廠。
更多奶粉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奶粉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