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作為國際大宗原材料商品,跟其他金屬相比金融屬性較強,其價格與美元走勢、通脹預期等經濟因素有較強聯動性。銅價走勢也是綜合作用的結果。
由於美國經濟增速強勁,美元始終保持強勢的地位,因此本輪周期是工業屬性疊加金融屬性的共振向下。以下是銅價走勢回顧:
在最近一個階段,第一個周期為2002-2006 年,銅價從1500 美元/噸大幅上漲至8800 美元/噸,期間美元貶值,全球宏觀經濟一片大好,金屬銅需求高漲,出現供不應求,刺激銅價大漲。
第二個周期為2006-2008 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銅價高位震盪。銅價從2006 年觸及8800 美元/噸的高位之後銅價進入調整階段,回調幅度達30%左右,最低跌至6440美元/噸;自2006 年6 月底7 月初銅價重新返回7000 美元/噸之後,數次在8000 美元/噸處遭到強勁的阻力,從而開始了長達近半年的區間振盪;隨著LME 銅庫存從10 月下旬開始持續回升,給銅價帶來沉重壓力,銅價在11 中旬跌破了區間振盪的下方7000 美元/噸的支撐位,12 月底又跌破6500 美元/噸,並有向5000 美元/噸靠攏的趨勢。進入2007 年之後在中國進口需求的帶動下,銅價結束了2006 年末的下跌行情,並在2007 年3-4 月份發動了一波較大的上漲行情,5 月初價格最高達到了8335 美元/噸,但由於美國經濟增長放緩,之後長達半年時間銅價7000-8000 美元/噸區域振盪。
第三個周期為2008-2009 年,銅價大幅下跌,銅價有8000 美元/噸的高位急跌至3000 美元/噸以下,標誌性事件為美國次貸危機的全面爆發。2008 年10 月次貸危機全面爆發,金融業的危機直接威脅到實體經濟的穩定,美國經濟數據在10 月大幅下挫,LME 銅價暴跌。倫銅在11 月有所反彈,但是隨後的宏觀數據進一步大幅下滑,拖累銅價,LME 銅價在11、12 月合計跌幅也達到26%。
第四個周期為2009 年-2011 年,銅價重回上升周期,由3000 美元/噸上漲超過9000美元/噸,標誌性事件為中國出台「四萬億」財政刺激政策,中國需求爆發式增長。
第五個周期為2011 年至今,宏觀經濟背景為全球經濟增速放緩,銅供給過剩,全球流動性寬鬆。進入2016 年,全球過剩產能逐漸消化,供需發生反轉,銅價逐漸企穩。
更多銅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銅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