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葡萄酒市場迅速擴張,世界各大葡萄酒主產國紛紛瞄準中國市場,對我國的葡萄酒產業帶來嚴峻挑戰。
2016年12月全國葡萄酒產量雖然全年最多,達13.3萬千升,但同比減少2.9%。與此同時,全國葡萄酒進口量卻呈現增長趨勢,2016-2017年中國進口葡萄酒市場分析預測詳情如下。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葡萄酒行業市場供需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進口葡萄酒總量約為6.38億升,同比增長15%;總額約為23.64億美元,同比增長16.3%;平均價格為3.71美元/升,同比增長1%,增長幅度不大。
在總量和總額方面,2016年度有一定增長,但相比2015較之2014年的增長,2016年增長不是特別大,顯示出中國葡萄酒市場發展態勢趨於平穩。平均價格自2013年起就逐年下降,2016年的增長幅度不明顯,說明大眾型葡萄酒仍是國內市場的主流。
雖然葡萄酒總量逐年上升,卻普遍賣不起價。專家分析,葡萄酒總量還將持續上升,想穩住市場需對行業調整升級。
據了解,中國是目前全球葡萄酒消費增長最快的市場。酒仙網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公司2017年1月銷售的酒類中,銷售TOP10裡面葡萄酒品牌占一半,「去年我們在進口葡萄酒方面加大了力度,今年進口葡萄酒仍是重點。」廣州市俊濤名煙名酒連鎖店董事長張健偉表示,去年連鎖店內美國進口的葡萄酒銷售很旺,今年還將繼續引進進口葡萄酒品牌,目前已在國外考察葡萄酒莊。
種種數據表明,葡萄酒總量在中國還將繼續增長。2016年2月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進口葡萄酒總量比2014年分別增長15%和16.3%。相比於2015年,瓶裝葡萄酒進口總價值增長17.2%。
上海葡萄酒交易中心市場總監王佳琪認為,從市場銷售價格來看,消費者會享受越來越專業的服務,以及更多的品類選擇和價格實惠,國內葡萄酒市場將會持續保持熱潮,並有望成為主流酒類飲品。
葡萄酒總量上升的背後,價格卻是軟肋。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相比2015年,去年每公升葡萄酒均價下跌4.56美元(約合人民幣31.3元),下跌3.8個百分點。
「市場不及時調整,價格難賣。」中國副食流通協會副秘書長楊征建表示,進口葡萄酒均價下跌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整個酒類消費沒有過去火熱,酒行業調整期對葡萄酒的價格也會有所影響。二是市場競爭非常激烈,進口商多達4000多家。其中很多經銷商都屬於純貿易,沒有太多的市場競爭手段,所以低價成為主要方法。三是庫存,走過葡萄酒普及化的階段,很多酒商進口了大量比較便宜的葡萄酒。庫存比較大,而營銷手段和渠道跟不上,因此價格競爭在一段時間內仍將是主要的競爭手段。
但王佳琪認為,葡萄酒的品質和性價比會越來越被關注,所以專業的酒商會有市場。另外,正規進口商的運營成本與酒莊生產者的價格在提高,未來3~5年進口均價會反轉上升。
目前國內葡萄酒市場很大,但大部分葡萄酒品牌還是走低價路線。據楊征建分析,目前中小型商家需轉型一種小而美、精品酒服務少數消費者的模式,這需要相應的配套能力與營銷能力。
王佳琪則認為,品牌可以創造附加值,進口葡萄酒商需要強有力的品牌支持。大眾消費者對品牌的信賴度會進一步提升,消費升級帶來的品牌升級,不僅僅指價格,也包括個性化。細分產區、細分領域的葡萄酒,在中國市場會越來越受歡迎。
葡萄酒顧問陸江表示,原來大部分經銷商的運作方式是「重銷售,輕服務」。單純注重送貨、結款等系列業務工作,產品的銷量成了經銷商們唯一的目標,因此忘記了市場的開發、維護、網絡等建設。因此,經銷商要從賣貨商向服務商轉變,強化終端和消費者服務。
通過對2016-2017年我國進口葡萄酒市場分析認為,在激烈的競爭和絕佳的發展機遇面前,提升我國葡萄酒產業整體質量水平和產品附加值,推動國產葡萄酒企業走上健康發展之路,力推並擴大中國產區葡萄酒的影響力和信譽度,打造並叫響中國產區葡萄酒的世界級品牌及中國名牌效應意義重大。
更多葡萄酒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葡萄酒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