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汽車零配件行業分析報告 >> 2017年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2017年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2017-03-07 15:02:46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伴隨著汽車工業的高速發展,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目前仍面臨許多困境,具體情況請看以下內容,以下是由中國報告大廳小編為你整理的2017年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2017年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行業呈「小而散」

  去年,受工信部委託,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和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研究會組成聯合課題組對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進行了調研,在前不久舉行的中國花都汽車論壇上,首次公布了較詳細的數據:國內已經形成了整車產能3100多萬輛,在建的新產能超過了600萬輛。目前國內零部件行業聚集約10萬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3.5萬億元。

  汽車零部件行業總產值在汽車工業總產值中占半壁江山。目前2016年數據尚未正式出爐,2015年中國零部件企業工業產值約為3.8萬億元,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5萬億元,行業平均利潤率6%至8%,而外資、合資企業的利潤率則超過15%。這意味著,在投入同等成本的情況下,外資企業所獲得的淨利潤高出內資企業一倍以上。而這正是由於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小而散」的特性所決定的。

  數據顯示,目前國內10萬家零部件生產企業中,年產值達2000萬元規模以上企業僅有約1.3萬家。從企業性質分布看,小型企業占62%,中型企業25%,大型企業9%,大型零部件企業非常少。

  業內專家表示,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重複,分散廠點多、規模小,核心技術匱乏,這與國際汽車工業採用的全球採購、系統開發、模塊化供貨的趨勢反差很大,從而也造成了巨大的成本差異,加之國內「外國的月亮更圓」的傳統消費觀念和國家出口退稅政策的一再緊縮,使得本土汽車零部件製造企業處境艱難。

  當然,國內汽車產業鏈在完整、自主、完全、可控的目標下仍然有比較大的提升空間。但是產業鏈有短板,企業綜合實力欠缺,上下游支撐不足,品牌溢價能力差。雖然國內零部件行業體量規模不斷擴大,但大部分是同質化的惡性競爭、價格競爭,主要原因是企業創新投入不足,產品核心競爭力薄弱。數據顯示,我國零部件行業研發投入占比在2015年僅為2%。

  外資壟斷市場

  當前,德國博世、美國德爾福、日本電裝等跨國汽車零部件公司的產品幾乎滲透到了中國汽車市場的方方面面,部分產品和技術幾乎為其所壟斷。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國內滿足配套零部件種類大約為1500餘種,我國在電氣系統、燃油供給系統、點火系統等高附加值零部件產品領域基本上空白,均由外資控制。外商獨資及合資汽車零部件公司在EMS發動機控制系統、安全氣囊、ABS系統、三元催化器、電動天窗、空調系統、汽車座椅總成、電動玻璃升降器、照明系統、自動變速箱、高壓燃料泵等系統和部件方面,控制了高達70%以上的市場份額。

  在汽、柴油發動機方面,由日本三菱、五十鈴所壟斷,國內自主品牌多數車企均使用這兩家企業的發動力。而重型柴油機則由美國康明斯公司提供,宇通、金龍、青年、中通等客車企業大都使用其產品。此外,德國博世、美國德爾福、日本電裝(豐田集團下屬企業)幾乎壟斷了所有中國電噴市場份額,其中德國博世的市場份額超過了60%。中國消費者每買一輛車就會向上述三家外企貢獻上千元的利潤。而以德爾福、偉世通、法國佛吉亞為代表的跨國零部件巨頭幾乎為國內大部分的乘用車企業設計、製造內飾與外飾部件。總之,目前國內零部件企業基本處於「V」型產業鏈的低端,高利潤的關鍵核心零部件基本由外資企業壟斷,成為汽車產業鏈的嚴重短板。

  與此同時,這些跨國零部件企業在中國打造的從技術開發、培訓到生產、銷售全過程的完整體系也已經成型,並開始按照最佳分工和布局整合它們在中國投資的企業。而目前中國汽車行業良好的發展態勢,也讓外資零部件企業加快了其在中國的擴張步伐。

  亟待轉型升級

  原機械工業部部長何光遠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國原來通過「市場換技術」的方式引進很多外資企業與中國合資,從中確實學到了一點管理經驗和技術,但是核心技術拿到手的微乎其微。面對供求矛盾日益激化,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亟待轉型升級,行業洗牌難以避免。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部主任徐長明也表示,汽車產業在發生重大變化,汽車需求增速下降,消費升級加速,以及自主品牌普遍開始正向研發,這些對零部件廠商提出新的要求。

  現在,大力發展創新型產品已成為眾多企業的共識。國家應對優秀的、有發展潛力的企業提供優惠政策,扶持這些企業儘快提高自主研發能力,擴大生產規模。希望國家建立零部件行業公共服務平台,無償或非盈利有償地為零部件企業提供研發、人才招聘、檢測認證、對外合作等服務。

  此外,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加快擴大企業規模,注重全球資源整合與布局,整合優勢資源兼併重複資產,除掉過剩落後產能。亟待組建一批適應市場需求、擁有核心技術、重視創新、機制靈活、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本土大型零部件企業集團,通過骨幹企業帶動汽車零部件業的產品升級和技術提升。

  另外,汽車零部件行業在「十三五」期間,應抓緊時間「補鈣」,儘快強筋健骨。應抓住「由大變強」這個中心,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緊緊圍繞節能減排這個中心任務,大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努力推動產業科學發展,實現零部件產業的升級。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下一步除了提升品質、控制成本外,更要像吉利汽車等企業一樣走向海外做併購,並由此掌據相關技術,開拓新的市場,提升利潤空間。

  中國汽車工業正處在重要的發展時期,建設汽車強國將上升成為國家發展戰略。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必須協同整個汽車工業轉型發展。更多相關汽車零部件行業市場分析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汽車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更多汽車零部件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汽車零部件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