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人參產量常年占據全球總產量的七八成,是名副其實的人參產量第一大國,但產值卻不及全球產值的5%,深陷「產量大國、產業小國」的尷尬。人參功效廣泛,在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抗腫瘤、治療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以下對人參原料行業前景分析。
人參原料行業前景分析,在國內,吉林省是我國人參的主產區,長白山區是人參的主要栽培區,吉林省人參總面積近幾年基本穩定在3500萬平方米左右,分布在省內的通化、白山、延邊等市(州)。目前,中國的人參產量占全球的70%。在韓國,人參主要是用作食品,人參食品占整個產業鏈利潤90%以上,與我國相比高下立判。為壯大人參行業,吉林也開啟了人參走向食品領域的試點。人參原料行業分析指出,隨著人參進入食品領域,人參下游需求將得到拓寬,如果試點情況理想,可能會在更大範圍內推廣,人參需求將有更明顯的增長。除了人參進入食品領域擴大下游需求外,隨著科研部門對人參功效研究的深入,人參藥品、保健品、化妝品也出現需求放大的趨勢,未來的人參需求是目前的3-5倍。
2010-2015年我國鮮參供需平衡分析(單位:噸)
人參研究的許多獨特作用的新發現,對現代醫學提供了重要的啟示,也是對人類保健的重大貢獻。從這個意義上看,人參值得作更加深入地研究,著重闡明它的作用機制,從現象追溯到本質,從實踐經驗上升到理論,以提高中醫中藥的研究水平和在國際上的地位。現從三大工作設想來分析人參原料行業前景。
(一)優化人參種植。人參原料行業前景分析,根據國家林業政策調整和我縣人參產業發展實際,科學調控種植規模,保障人參產業平衡健康發展;優化種植結構,適度利用採伐跡地種參並適當壓縮規模,規範發展林下參,到2020年林下參發展到五萬畝左右,示範推廣非林地種參,逐步向生產水平高、產業鏈條長、經濟效益好的東江、下排等平地參種植地區和規模種植主體傾斜。利用人參產業園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積極培育我縣人參品牌,解決人參品牌雜亂、知名度低問題,增強市場競爭力。加快人參良種繁育步伐,建立新型人參種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強人參種業基礎性、公益性研究,加強種子生產基地建設,強化種子新品種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市場監管,積極開展人參專用肥料和農藥的試用和登記;搞好技術指導和服務,大力推廣人參安全優質規範化栽培技術,將優良品種、生物防病、合理施肥、科學調光等技術組裝配套、綜合使用,全面提高人參標準化生產和規範化管理水平,逐步實行人參種植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為規範化生產者提供相關的技術培訓和信息服務。
(二)培育人參龍頭企業。人參原料行業前景分析,積極推動現有龍頭企業擴大規模,增強輻射帶動功能,引導省內外大型企業特別是大型醫藥企業成為人參產業的龍頭企業,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參與人參產業發展中來,提高龍頭企業集團化、國際化水平;提升人參產業化水平,積極推廣「大企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示範、帶動和市場開拓作用,理順龍頭企業和參戶的利益關係,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聯結機制,形成經濟共同體。著力建設快大人參產業園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企業發展提供必要條件,把項目集中向產業園區擺放,形成規模和產業集群優勢,使之成為中國最大的人參、山參、西洋參、土特產品、深加工產品集散地,成為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消費及創業平台,發展成為全國大型「人參網絡村」。
(三)打造長白山人參產業品牌。人參原料行業前景分析,全力推進「長白山人參」品牌建設,統一架構、統一生產、統一品牌、統一營銷,完善品牌運營商與品牌生產企業利益聯結機制,在東南沿海省份及港澳台地區建立品牌專賣加盟店,形成點面結合、網絡聯結的市場銷售格局。有效整合全縣人參產業,吸收全省甚至外省商戶,集中資金、人才和資源優勢,打造長白山地區人參產業「航母」,搶占人參產品高端市場,進而拉動整個吉林人參產業的跨越發展。全面推行「長白山人參」品牌原料基地認證制度,建立質量追溯體系,鼓勵品牌企業不斷創新,堅持高品位、高質量,提高品牌含金量。
人參原料行業前景分析,人參作為最重要的中藥材大品種,其科技創新不僅是產業發展的需要,重要的是能夠更好地指導臨床應用,同時為其他中藥材大品種研究提供示範。人參現代研究已經歷了半個多世紀,並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主要集中在人參種植技術集成和產品開發兩個方面。但是人參產業依然面臨著兩個嚴重的問題:一是我國人參產業長期處於原料提供國地位,產業在發展過程中較為重視產品研發,對一些共性科學研究缺乏內需動力;二是人參成分複雜,研究積累不夠,相關學科研究方法不成熟。
更多人參原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人參原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