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載貨車行業分析報告 >> 載貨車市場規模

載貨車市場規模

2019-02-26 09:49:42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經歷了超載超限治理、新軸荷標準發布等政策變化,我國載貨車市場規模達到一個歷史高峰。截止2018年我國載貨車保有量達到3982萬輛,市場銷售額達358.71億元,同比去年增長4.73%。以下是載貨車市場規模分析。

載貨車市場規模

  貨車伴隨著載貨車市場需求結構變化和產品結構的調整,載貨車市場競爭,由「中卡」演化成重卡、中卡、輕卡、微卡等領域的多元競爭態勢。載貨車市場分析,我國載貨車市場競爭,也因此由粗放走向細分,各細分市場的競爭格局異彩紛呈。

  近幾年,我國經濟轉型升級以及產業結構的變化。載貨車市場規模分析,載貨車市場自2010年出現將近60%的增速及銷量高點之後,整個產業發展開始趨緩,從2011年開始出現負增長,直到2013年才開始轉正,但是僅一年的時間,2014年又開始負增長,而到了2015年,也出現了自2013年以來的最高負增長,總銷量也成為2010年以來的最低點,相比2014年,銷量減少近20萬輛。

  2016年,我國載貨汽車保有量達2143萬輛,與2015年底相比,增加71.8萬輛,增長3.47%。上半年新註冊量達127萬輛。比去年同期提高26萬輛,同比增長25.54%。從統計情況來看,載貨汽車新註冊量自2014年下半年持續走低以來,2016年上半年開始回升。

  2017年,我國共實現載貨車銷售3107860輛,銷售同比增長8.8%。其中重型載貨車銷售732919輛,銷售同比增長33.1%;中型載貨車銷售145871輛,銷售同比增長14.3%;輕型載貨車銷售79339輛,銷售同比下降1.2%;微型載貨車銷售606058輛,銷售同比增長11.0%。

  2018年,我國擁有公路營運汽車1473.12萬輛,比上年末減少4.2%。擁有載客汽車83.93萬輛、2148.58萬客位,比上年末分別減少0.8%和1.9%。其中,大型客車30.49萬輛、1324.31萬客位,分別減少0.6%和0.1%。擁有載貨汽車1389.19萬輛、10366.50萬噸位,比上年末分別減少4.4%和增長0.7%。其中普通貨車1011.87萬輛、4982.50萬噸位,分別減少7.3%和4.9%;專用貨車48.40萬輛、503.09萬噸位,分別增長6.2%和2.5%。

  2019年,據交通部《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國家高速公路網的布局目標是:連接所有目前城鎮人口超過20萬的中等及以上城市,形成高效運輸網絡。載貨車市場規模分析,這些高速公路由7條首都放射線、9條南北縱線和18條東西橫線組成,總規模約8.5萬公里,其中主線6.8萬公里,地區環線、聯絡線等其他路線約1.7萬公里。即時國家高速公路網將連接50個鐵路樞紐城市、50個主要港口、67個航空樞紐及140多個公路樞紐城市,其中具有綜合運輸功能的樞紐為48個。構築8大貨櫃港通往腹地的主要通道,並連接130個貨櫃中心站和中轉站所在城市。高速公路的發展,將促進運輸組織結構調整和運輸領域拓展,對國內物流業及重型載貨車的市場需求起到巨大的幫助。

  未來,伴隨這些細分市場的增長,載貨車市場正在轉暖,而據中國交通新聞網報導,上半年貨運增速穩中有升,全社會完成貨運量197.4億噸,同比增長3.1%,雖然鐵路煤炭、鋼鐵等「黑貨」運量降幅較大,但化工品等「白貨」運量實現快速增長,高速公路貨運量增速快於普通公路。快遞業務持續高速增長,全國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56.7%。

  總的來說,我國國民經濟增速放緩,國家經濟由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必然會帶來市場對載貨車的巨大需求,預計到2020年左右將是我國載貨車發展的一個重要拐點,黃標車的淘汰將繼續擴大範圍與深度,也會帶來一定的市場增量。以上便是載貨車市場規模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載貨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載貨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