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下,我國載貨車行業也迎來了快速發展期。2017年全國20家載貨車企業共銷售22.9萬輛;2018年全社會完成貨運量197.4億噸,同比增長 3.1%。以下是載貨車市場投資分析。
經歷了從2004年開始的超載超限治理、新軸荷標準發布等政策變化,2004年載貨車市場提前釋放2005年的需求,使載貨車市場達到一個歷史高峰。2005年,一方面國內有效重型載貨車保有量超過130萬輛;另一方面我國經濟供求關係已發生變化,中央結束連續7年的擴張性積極財政政策,轉向鬆緊適度的穩健財政政策,適當減少長期建設國債發行規模,並著力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和國債資金投向結構,安排長期建設國債800億元,比2004年減少300億元。載貨車市場分析,同時國內減停了部分未開工的大型建設工程,新發行的長期建設國債主要用來支持在建的國債項目。
2016年,在國家穩增長、去產能、去庫存政策作用下,國內工業行業供需矛盾有所緩解,庫存、銷量均出現向好態勢,加之國際市場原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行情有所好轉,國內工業品價格持續回升。我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自2012年3月以來首度轉正。同時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自2016年8月見底後,開始回升。載貨車市場投資分析,剔除食品和能源等供給主導的影響因素,2016年核心CPI一直呈現波動向上的趨勢,CPI作為消費的領先指標,說明國內消費已經企穩,並且消費升級對於中國經濟的帶動作用已經開始顯現。
生產和銷費同時反彈,直接推動生產和投資趨勢向好,帶動了載貨車市場需求增長。2016年共實現載貨車銷售3107860,銷售同比增長8.8%。其中重型載貨車銷售732919輛,銷售同比增長33.1%;中型載貨車銷售229063輛,銷售同比增長14.3%;輕型載貨車銷售1539820輛,銷售同比下降1.2%;微型載貨車銷售606058輛,銷售同比增長11.0%。
2017年,在國家一系列組合政策的作用下,影響我國載貨車市場發展的各項指標(表1)大幅改善,帶動載貨車市場需求增加。2017年我國載貨車共銷售363.3萬輛,同比大幅增加16.9%,創下近五年來的新高。全國27家重型貨車生產企業共銷售111.68萬輛,同比增加52.38%,創出新高。一汽、東風、中國重汽、陝汽和福田五家企業集中度達83.7%,未來有望進一步提高。
全國20家中型貨車企業共銷售22.9萬輛,同比微增0.02%。分企業來看,力帆、東風和一汽銷量均減少,企業銷量集中度不高。中型貨車的運輸效率低,不利於集約化、大規模運輸,中型貨車市場規模小,企業重視程度不高,長期來看,中型貨車的市場規模仍有萎縮的趨勢。
從車型角度來看,除輕型貨車之外,重型、中型以及微型貨車上半年均保持正增長,增長比重均在15%上下;從燃料來看,可以明顯看出純電動載貨汽車增長迅猛,上半年銷量達到9984輛,增長幅度達到2365%,可見,伴隨新能源汽車推廣,載貨汽車的電動化正成為趨勢,成為銷量增長動力;從用途來看,專用貨車和自卸車成為僅有的兩個增長極,專用貨車增長最為迅猛,增幅達到37%,自卸車增長幅度也接近15%。
可見,伴隨這些細分市場的增長,載貨車市場正在轉暖,而據中國交通新聞網報導,2018年貨運增速穩中有升,全社會完成貨運量197.4億噸,同比增長 3.1%。載貨車市場投資分析,雖然鐵路煤炭、鋼鐵等「黑貨」運量降幅較大,但化工品等「白貨」運量實現快速增長,高速公路貨運量增速快於普通公路。快遞業務持續高速增長,全國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56.7%。
在國家一系列組合政策的作用下,我國載貨車行業發展的越來越好。GB1589-2004的出台,與當時市場環境有關,隨著我國公路建設水平提高、國內載貨車產品發展及未來對效率的追求,有待企業進一步關注軸荷標準的發展變化趨勢。預計2019年載貨車市場需求將繼續保持增長,全年載貨車市場需求將回到200萬輛以上規模。以上便是載貨車市場投資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載貨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載貨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