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原料藥生產和出口大國,能生產1500多種原料藥,占全球原料藥生產種類的3/4。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藥生產國之一,經過幾十年發展,已形成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以下對原料藥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從全球原料藥行業市場規模增長變化來看,總體上呈現逐年增長趨勢。2017年,全球市值達到1550億美元,比2016年同期增長6.16%,2018年,全球原料藥行業達到1628億美元。原料藥行業分析指出,預計到2021年,全球原料藥市場規模將上升到225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將超過6.5%。
隨著居民醫療保健知識的不斷增長,以及「限抗令」的持續加碼,抗生素類原料藥未來市場需求將持續下降。雖然近期受益於供給側改革+環保督查相關企業停產或產能縮減,原料藥價格上漲,但長期依然不看好。現從三大趨勢來分析原料藥行業發展趨勢。
在現有的市場中,已開發國家以生產專利藥為主要的盈利增長點,此種模式在未來的發展中仍會持續。在未來20年內,全球藥品專利將大規模到期,專利新藥上市的速度減緩、品種下降,各國為控制醫療支出,將努力推進仿製藥市場的發展,其將帶動仿製藥在全球的藥品市場中的份額不斷提升,推動全球仿製原料藥需求的快速增長。2018年全球原料藥市場規模1657億美元,據原料藥行業發展趨勢預計,未來幾年全球對原料藥的需求將保持增長,到2024年,這一數字將上升到2367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將超過6.1%。
化學合成與生物技術是原料藥製備的兩種手段,根據2017年3月義大利仿製藥協會的報告《全球原料藥市場發展趨勢》顯示,生物技術原料藥在過去幾年中快速發展,且在未來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模式。原料藥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化學合成原料藥相比,生物技術原料藥更高效、治癒效果更好,對難以治癒的疾病有更好的療效,且隨著一系列的利基市場的「新興療法」和生物仿製藥的興起,生物技術原料藥在未來 將有更廣闊的空間。
20世紀90年代以前,歐洲和美國是全球主要的原料藥生產區,生產規模大,技術水平先進。美國聚集了眾多跨國大型藥企,20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環保、成本等方面的原因,歐洲和美國的原料藥產能逐步降低,多數仿製藥公司都沒有自己的原料藥生產車間,主要依賴進口。在特色原料藥行業領域,美國、歐洲等已開發國家憑藉研究開發、生產工藝及智慧財產權保護等多方面的優勢,在附加值較高的專利藥原料藥領域占據主導地位;而中國、印度則依靠成本優勢在仿製藥原料藥、大宗原料藥市場中占重要地位。原料藥行業發展趨勢分析,隨著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特色原料藥廠商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改進生產技術、提高工藝水平,投資改善生產設備形成專業化生產線,特色原料藥市場現有格局也將逐漸發生改變,亞洲的新興國家在原料藥行業的競爭地位不斷增強。
隨著大宗原料藥市場的持續降溫,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向特色原料藥方向轉型,未來競爭會愈發激烈。在供需結構逐漸優化的背景下,生產高質量原料藥的企業在戰略地位和議價能力方面將有顯著優勢,整個行業有望開啟新一輪景氣周期。
更多原料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原料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