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原料藥可分為化學合成藥和天然化學藥,經過加工後成為藥物製劑。近些年我國原料藥產量下降明顯,導致市場價格不斷上行。
原料藥,指用於生產各類製劑的原料藥物,是製劑中的有效成份,由化學合成、植物提取或者生物技術所製備的各種用來作為藥用的粉末、結晶、浸膏等,但病人無法直接服用的物質。
中國是全球主要的化學原料藥生產地之一,2013-2017年,我國化學藥品原料藥產量整體呈增長趨勢,從271萬噸增長至347.8萬噸,年複合增長率6.44%;2018-2019年受環保壓力等因素的影響,產量為282.3萬噸和262.1萬噸,分別同比下降18.83%和7.16%。2020年,化學藥品原料藥產量為273.4萬噸,同比增長2.7%,開始恢復增長。2021年產量回升至308.6萬噸,同比增長12.87%。據原料藥行業市場分析數據,2022年1-8月,中國化學藥品原藥產量為221萬噸,較2021年同期增長34.35%。
受原料藥產量下降影響,處於下游的化學製藥企業生產成本升高,原料藥價格上升趨勢明顯。製劑企業先後通過自建原料藥生產線或兼併收購原料藥生產企業等模式實現產業鏈的上下游對接,從而降低在產業鏈流轉過程中產生的成本。根據原料藥行業市場分析數據,2020年以原料藥生產為主的企業,營業收入達到3945億元,同比增長3.7%。2021年中國化學原料藥行業營業收入總額達到4265億元,同比增長8.11%。
化學原料藥是藥品生產的基礎原料,直接影響藥品的質量和產能。由於傳統大宗原料藥技術門檻低,國內傳統大宗原料藥生產企業數量在前期呈現出高速增長。據原料藥行業市場分析數據,我國化學原料藥產業曾經歷了長期快速發展階段,產量規模一度上升至超過350萬噸,導致國內現階段傳統大宗原料藥產能過剩。2020年和2021年受疫情影響,國內原料藥供給產量有所回升,2021產量為308.6萬噸,同比增長5.72%。
國內原料藥產業近年一直受到產能過剩的困擾,尤其是青黴素類、維生素類、解熱鎮痛類等傳統大宗原料藥,導致相關產品市場價格一路走低,生產廠家紛紛低價競銷,原料藥生產企業紛紛進入製劑領域。2020年和2021年,受疫情影響,國際社會對一些與抗疫相關的原料藥需求旺盛,因此部分原料藥需求有所回升,催生了國內企業臨時性擴產行為。
綜上看來近兩年原料藥也受到疫情的影響,去年開始供給產量已經開始有所回升。在相關政策的背景下原料藥行業將往高質量方向發展。
更多原料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原料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