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原料藥終端消費整體增長率為6%,2018年我國原料藥市場規模將達1.71萬億元,較2017年增長8.3%,增速回升。隨著全球原料藥生產轉移以及國內醫藥市場需求的增長,我國原料藥產量不斷攀升。以下對原料藥行業技術分析。
原料藥行業技術分析,2015年全球原料藥市場規模為1308億美元,到了2016年全球原料藥市場規模增長至1460億美元,截止到2017年末全球原料藥市場規模達到了1550億美元。原料藥行業分析預計未來幾年全球對原料藥的需求將快速增長,預計到2021年,全球原料藥市場規模將上升到225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將超過6.5%。
2013-2021年全球原料藥市場規模統計情況及預測
原料藥行業面臨的重大問題是,我國環保督查力度持續加大,導致大量原料藥企業逐漸停產乃至關閉。可見,2018年原料藥行業生存艱難,如何發展成關鍵。政府還應引導企業逐步對大宗原料藥進行精細化、系列化的管理,向下游高端原料藥發展,鼓勵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減少能源和資源耗費,提高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現從三大模式來分析原料藥行業技術。
原料藥行業技術分析,醫藥製造業的持續發展主要由技術創新和資本投入推動。大型跨國醫藥企業憑藉其雄厚的資本實力和強大的研發力量,不斷加大新藥的開發投入,通過推出新藥獲得專利藥的壟斷收益。這種模式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資源投入高,目前主要為歐美日企業採用。目前國內大部分企業採取仿製模式,即醫藥企業通過仿製專利保護到期的專利藥物,獲得市場發展空間。為提高市場競爭力,部分企業也逐漸加大新藥的研發投入,逐步向新藥創新模式轉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開辦藥品生產企業,須經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並頒發《藥品生產許可證》,憑《藥品生產許可證》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註冊。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新藥臨床試驗審批通過後,新藥方可進行臨床試驗;完成臨床試驗並通過新藥生產審批的,頒發藥品註冊批件和新藥證書;已持有《藥品生產許可證》並具備該藥品相應生產條件的,同時頒發藥品批准文號。藥品生產企業在取得藥品批准文號並通過 GMP 認證後,方可銷售該藥品。原料藥行業技術分析,對於出口產品,除非法規特別要求,不需取得國內藥品註冊批件即可出口。醫藥中間體屬於化工產品,無需《藥品生產許可證》亦可生產,產品質量達到一定級別並通過下遊客戶的檢驗和審計,即可向其銷售。
原料藥行業技術分析,由於醫藥產品直接關係到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故需要對醫藥行業各個環節進行嚴格的監管。藥品的銷售嚴格按照《藥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來管理實施。原料藥無法直接用於臨床,需加工成製劑方可供病患使用,故原料藥只能銷往下游製劑行業。
原料藥行業技術分析,由于越來越多的本土企業通過了一致性評價,會對非專利原研藥的份額和價格均施以進一步下行的壓力。以氯吡格雷為例,預計原研產品的份額在2018年將有所下降,通過了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品種份額進一步擴大,而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份額僅有輕微上漲。價格方面,無論是原研藥還是仿製藥價格均下降,其中仿製藥降幅較大。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物替代進口原研藥是長期趨勢。
更多原料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原料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