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是國民經濟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和核心行業,2019年我國銀行業總資產已達33萬億美元,超越歐盟的31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一,保持了年增長率 8.33%的速度,以下是銀行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我國銀行業已進入了穩健經營的發展階段。銀行行業分析指出,2003年後,國有大型銀行和部分中小銀行加快了引入外資的步伐。在監管部門和銀行業的共同努力下,得益於宏觀經濟平穩發展,我國銀行業資本實力持續增強,風險管控能力穩步提升。在2013年至2019年間,銀行業不良率一直保持在2%以下的國際良好水平。
以五大國有銀行為例,截至2020年3月末,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股東中,財政部、社保基金、匯金和證金合計持股比例分別為84.48%、72.68%;在中國銀行的股東中,社保基金、匯金和證金合計持股比例為70.56%,國有持股均占絕對地位。
銀行行業發展現狀指出,我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包括政策性銀行、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民營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和外資銀行。根據中國銀監會統計數據披露口徑和監管職能劃分,上述銀行業金融機構主要分為五類,即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金融機構和其他類金融機構。
全國性的商業銀行和區域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的國有股通常都占有較高的比重。《2016-2020年中國銀行信貸行業調研報告》指出,即使是為數眾多的城市商業銀行,代表地方政府的投資公司或國有企業的持股比例也通常較大。而地方政府出於發展經濟的融資需要,一般也不會輕易放棄對地方性銀行的控制權。
地方商業銀行作為地方性的商業銀行必須以地方經濟為依託,紮根地方經濟,持續大力發展中小微客戶服務,銀行行業發展現狀指出,只有將地方性商業銀行最本質最廣泛最大量的工作做大做強,才有資本去跨區域發展、多元化服務。
大型銀行防範不良貸款的措施更加多樣有效,這會使大型銀行不良貸款率繼續下降,從而大夠繼續優化資產配置。從流動性來看,我國實施了新的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辦法,意味著對於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監管將加強,從長遠來看,大型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將會加強。同時,中央政府對大型銀行的支持力度依然較強。未來一年,預計大型銀行將繼續穩健,日後發展將保持穩定。
預計2020年,我國社融增速有望在窄幅範圍內運行:尤其是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響,企業復工節奏被延緩,一季度本是信貸集中投放期,前期被抑制的信貸需求會在中期前後釋放,二、三季度或成為全年增速的相對高點。全年整體增速可能會在窄幅區間波動,考慮疫情影響,基數效應、專項債發行季節差異以及貨幣政策節奏原因,預計二、三季度增速有望接近區間上部,以上便是銀行行業發展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銀行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銀行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