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房地產的穩增長效應遞減!2019年樓市嚴調控態勢不變

房地產的穩增長效應遞減!2019年樓市嚴調控態勢不變

2018-01-02 10:01:20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2019年即將來臨,市場對於樓市鬆綁的討論出現了較大分歧。一方觀點認為穩增長的壓力將促使調控再度放鬆,另一方觀點認為在新時期「房住不炒」調控精神下,一旦放鬆將使得前期房價調控成果前功盡棄。其實,房地產調控是否放鬆,取決於房地產對穩增長的「療效」怎樣。

  房地產的穩增長效應在邊際遞減

  首先,有必要分析房地產市場對中國經濟起到拉動作用的歷史。在過去十餘年的房地產發展黃金期,「穩房價」、「穩預期」的最終目標都是「穩增長」。長期以來,國內房地產投資增速與GDP增速的變化呈現出高度同步性。但是,每個時間段房地產市場與GDP的因果關係卻有所差異,其中2008年和2015年是兩個關鍵的觀測時間點。

  2008年之前,房地產繁榮是出口繁榮的附屬品。特別是中國加入WTO之後,出口成為驅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這一時期的房地產市場快速發展,除了「房改」的因素,更主要動力在於經濟和居民收入增長帶動房地產市場繁榮。2002年-2007年,政策上對房地產市場主要以「控」為主,房地產行業也從未成為「穩增長」的政策工具。回過頭來看,此時的房價雖然也較快上漲,但沒有完全脫離居民的收入水平,房價幾乎沒有多大的泡沫。

  2008年-2015年,房地產主導了經濟增長周期。在此期間,房地產市場經歷了兩個階段:一是2008年-2010年,其中2008年12月20日國務院發布《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和多次的降准、降息以及稅收減免等政策代表了中央「刺激樓市、穩增長」的政策取向;二是2010年-2013年在穩增長目標達成後,房價漲幅明顯高於居民收入漲幅,各級政府開始加強調控,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在這7年內,中國經濟的周期與房地產周期幾乎完全重合。

  2015年迄今,房地產的穩增長效應邊際遞減。經濟增速持續下行、庫存高企使得「去庫存」成為房地產市場的主要政策導向。2015年先後出台「330新政」、「930新政」,降首付、降准、降息、減稅降費、棚改等組合拳啟動了史無前例「漲價去庫存」周期。直到2016年國慶前夕出台「930」調控政策,隨後中央定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精神,限購、限貸、限售、限價、限商等政策出台。在這一時期,雖然去庫存目標達成,但房價泡沫對實體經濟的擠出效應已逐步顯現。

  從數據上看,2003年-2015年房地產與GDP增速高度同步,但在2015年「去庫存」周期中,房地產對 GDP 的拉動效果已明顯減弱,房地產投資增速一度由 2015 年底不足 1%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0%以上,但同期名義GDP增速僅提高約3個百分點。2018年下半年,房地產投資仍然保持了接近10%的平穩增長,但GDP增速卻再度出現回落。由此可見,房地產對穩增長的效應邊際遞減趨勢日趨明顯。

  房地產對製造業的擠出效應在增強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新變化?

  其原因可能在於:房地產開發投資對上下游製造業的帶動作用逐漸減弱,高地價、高房價的擠出效應快速提升;同樣,房地產繁榮對居民消費的影響,也逐漸由財富效應轉向擠出效應。

  首先,從對製造業的擠出效應看,在房地產市場發展前期,房價相對合理情況下,房地產繁榮會帶動房地產投資增加,這將擴大上游水泥、鋼材等原材料需求,同時帶動下游家電、建築裝飾等產品的熱銷,換句話說,對於上游和下遊行業的製造業投資會有一個明顯的拉動作用。但是,隨著房價到了泡沫化階段,土地、廠房、人工成本都大幅提升,製造業利潤空間不斷壓縮,使得製造業投資意願下降,更為重要的是,許多資金抽離出製造業,轉而流向收益更高的房地產業,此時的高房價、高地價都會對上下游製造業形成一種擠出效應。

  整體來看,2004年-2015 年,製造業投資增速與房地產投資增速基本一致或略有滯後。但自2015年以後,在房地產投資增速明顯反彈的同時,製造業投資增速卻依然向下,儘管這其中受到「去產能和去槓桿」等政策的影響,但二者相關性日趨減弱是不爭的事實。

  其次,從對居民消費的擠出效應看,房價上漲早期,房產所有者的財富會隨著房價上漲增加,同時居民還可以通過房地產投資獲得正收益。此時的居民部門槓桿率並不高,且居民收入漲幅要快於房價漲幅。在此背景下,房價上漲會提升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促進消費增長,這正是房價上漲的財富效應。

  但是,隨著房價漲幅過快,居民收入增長速度趕不上房價漲幅,居民部門不得不高負債、加槓桿購房。「新上車者」在扣除房貸支出後,邊際消費傾向下降是必然趨勢,此時房價上漲對居民消費的擠出效應,將遠遠大於財富效應。

  從數據上看,2015年之前,房價上漲對居民消費的財富效應十分明顯,全國房價漲幅與居民消費支出高度關聯,其中2006年-2008年和2012年-2013年房價上漲領先居民消費支出大約2個季度,2009年-2010年房價上漲周期中領先居民消費支出大約3個季度。

  然而,2015年之後的去庫存階段,房價一路飆升,但居民消費支出卻持續下滑,二者分化趨勢十分明顯。其原因在於:2014年-2017年居民部門的槓桿率從36.4%飆升到49%,同期個人購房貸款餘額從11.52萬億元攀升至21.9萬億元,正好翻了一番,2018年9月末更是達到24.88萬億元。高房價對居民消費的擠出效應遠大於財富效應。

  基於上述分析,那些期待來年房地產調控全面放鬆的房地產企業、高位炒房者可能要失望了。近期,部分城市首套房貸利率出現小幅下調,是商業銀行根據自身負債成本進行了合理的資產配置,並不代表樓市全面放鬆時期來臨。

  預計2019年,在「房住不炒」的調控精神下,各城市的政策或有微調,但整體上保持嚴調控態勢仍將是大機率事件。對於購房者來說,購房首付比例、稅費支出才是觀測樓市政策的風向標,一旦這兩項政策有所鬆動,或許將是普通購房者入場的合適時機。


更多房地產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房地產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房地產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