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2年以來,各地「穩樓市」政策頻出,2022年前兩個月,已有至少40地發布不同程度的樓市寬鬆政策,包括降低首付、公積金政策調整、信貸寬鬆、吸引人才補貼購房、減免補貼契稅等政策。包括青島、濟南、寧波等在內的多地住房公積金調整政策落地,針對異地貸款、多孩家庭以及高層次人才購房等進行不同程度的放寬,這也被外界視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信號。近日,廣西南寧、廣東中山、山西晉中、湖北宜昌、四川自貢等多地先後出台發布公積金新政,明確放寬公積金申請發放政策,包括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貸款額度等。
房屋套數的認定關乎著首付比例、房貸利率等購房支出成本,近期兩地相繼調整政策,以公積金貸款認定房屋套數。首套認定只需要符合「無貸」要求,換句話說,不管有沒有住房,只要沒有公積金貸款記錄或沒有未償清商貸,都可以按首套房的方式進行。類似規定,顯然降低了門檻,使得更多購房者可以按照首套房的比例認購住房。只要沒有公積金貸款記錄或沒有未償清商貸,都可以按首套房的方式進行。類似規定,顯然降低了門檻,使得更多購房者可以按照首套房的比例認購住房。
調升公積金貸款額度、放鬆二套房認定標準的同時,個別城市還在二套房首付比例方面有不同程度調整。2月25日,廣西區直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布通知明確,自3月1日起,職工個人及家庭購買首套及首次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由60萬元提高至70萬元。東莞同日宣布,流動性調節係數由0.8調至1,根據公積金貸款公式以及東莞市公積金管理中心的相關規定,當地首套放公積金最高可貸額度由72萬元上升至90萬元。山西晉中自3月1日起也執行以家庭公積金貸款次數認定房屋套數的標準:申請貸款前未使用過住房公積金貸款購房的認定為首套房;使用一次公積金貸款購房且已結清的認定為二套房,利率上浮10%。
對此業內專業人士認為,鑑於「房住不炒」的主基調,房市調控政策主要在於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支持自住性購房需求。適度放寬公積金政策降低購房門檻和成本,有利於吸引人口流入,而年輕人口的流向、新生人口的多寡都是未來城市發展的最重要動力。後續地產調控的大方向應是「充分釋放居民住房需求」。各地大機率會進一步有實質性放鬆政策出台,包括降房貸利率、降首付比、調整認房認貸標準、放開限購限售等需求端政策,也包括加快保障房建設、放鬆預售金管理、優化三條紅線等供給端政策。
更多公積金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公積金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