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國將大力發展氫、可再生能源。為了能順利發展國家印發一系列政策以及規劃。下面就跟隨筆者一起來看看具體的政策,具體的規劃吧。
3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 《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下稱《規劃》),並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有關情況。
《規劃》指出,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氫國,年制氫產量約3300萬噸,其中,達到工業氫氣質量標準的約1200萬噸。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全球第一,在清潔低碳的氫能供給上具有巨大潛力。
《規劃》明確,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氫能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術和製造工藝,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約5萬輛,部署建設一批加氫站,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達到10-20萬噸/年,實現二氧化碳減排100-200萬噸/年。到2030年,形成較為完備的氫能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清潔能源制氫及供應體系,有力支撐碳達峰目標實現。到2035年,形成氫能多元應用生態,可再生能源制氫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例明顯提升。
《規劃》提出了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參與氫能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探索季節性儲能和電網調峰;探索在氫能應用規模較大的地區設立制氫基地;重點推進氫燃料電池中重型車輛應用;支持符合條件的氫能企業在科創板、創業板等註冊上市融資等諸多利好氫能產業發展的重要措施。
根據中國氫能聯盟此前預計,到2050年氫能將在中國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至少達到10%,氫氣需求量接近6000萬噸,可減排約7億噸二氧化碳,產業鏈年產值約12萬億元。
受《規劃》發布影響,3月23日,氫能源板塊個股批量漲停,恆光股份、昇輝科技收下20CM漲停,恆華科技、致遠新能、億華通等漲幅超過10%,金智科技、蘭石重裝、華電重工、雪人股份、粵水電、首航高科、浙江新能等漲停。
《規劃》指出,我國氫能產業仍處於發展初期,存在產業創新能力不強、技術裝備水平不高,支撐產業發展的基礎性制度滯後,產業發展形態和發展路徑尚需進一步探索等問題和挑戰。
對此,《規劃》從持續提升關鍵核心技術水平、著力打造創新支撐平台、推動建設氫能專業人才隊伍、積極開展氫能技術創新國際合作等四個方面對氫能產業鏈創新能力建設進行了部署。
在提升關鍵核心技術水平上,《規劃》明確,將推進綠色低碳氫能制、儲、輸、用各環節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持續推動氫能先進技術、關鍵設備、重大產品示範應用和產業化發展,構建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技術體系。
在打造創新支撐平台上,《規劃》明確,將圍繞氫能產業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構建多層次創新平台。支持龍頭企業牽頭布局創新平台,開展關鍵技術開發與產業化應用;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建設重點實驗室、前沿交叉研究平台,開展氫能基礎研究和前瞻性技術研究。
《規劃》還提出,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參與氫能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培育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的單項冠軍企業,促進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融通發展。
「要形成高效完備的產業鏈,關鍵是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 發改委高技術司副司長王翔在接受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提問時表示,要圍繞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重大需求,準確把握產業創新發展方向,聚焦短板弱項,適度超前部署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項目,持續加強基礎研究、關鍵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創新,建立健全更加協同高效的創新體系,不斷提升氫能產業競爭力和創新力。
更多能源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能源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