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光伏發電潛在市場數據2022年達到250吉瓦左右,國內市場裝機容量持續增加。當下,市場伴隨分布式光伏的大力推進,分布式光伏市場將進一步打開,行業釋放產業潛力。
可轉債作為上市公司再融資的主要方式之一,受到廣泛關注。按發行日統計,2022年以來截至5月29日,已有47家上市公司發行可轉債,發行規模合計1008.78億元。其中,電力設備、基礎化工、醫藥生物等三大行業成為發行可轉債的主力軍,共有17家上市公司發行可轉債,募集金額合計354.52億元。
2022-2027年中國分布式光伏發電行業專項調研及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分析報告指出,對於上市公司而言,相較於企業債、公司債等融資工具,可轉債更為靈活,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可轉債所擁有的下修、回售、強贖等條款使得上市公司可以運用條款引導投資者將可轉債轉成股票,讓投資者從債權人變成股東,降低資產負債率,可謂一舉多得。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隨著光伏行業快速發展,光伏可轉債規模也逐漸擴大。2022年以來截至5月29日,已有5隻光伏可轉債成功發行,規模合計263.67億元,發行規模創新高。對比來看,去年全年成功發行的光伏可轉債共有9隻,債券規模為138.23億元;2020年和2019年兩年合計發行6隻光伏可轉債,發行規模僅為45.70億元。
具體來看,2022年發行光伏可轉債的5家上市公司分別為隆基綠能、錦浪科技、通威股份、上機數控以及福萊特,均為光伏產業鏈各環節龍頭企業。
由於行業本身的特點,光伏企業的融資需求較大,可轉債成為光伏行業上市公司的重要融資工具。可轉債具有融資成本低、對股本影響較小等特點,疊加當前光伏行業發展前景廣闊,使得目前光伏可轉債在市場上享有較高的熱度。
記者梳理髮現,光伏行業上市公司發行可轉債的主要目的是用於擴產。如福萊特40億元可轉債的募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將用於年產75萬噸太陽能裝備用超薄超高透面板製造項目、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項目、年產1500萬平方米太陽能光伏超白玻璃技術改造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光伏平價上網時代的到來使得光伏市場需求更大了,企業不得不擴產。頭部企業若想要提升市場份額,在保證技術研發領先的同時,勢必要進行產能擴建;二三線廠商為了保持市場地位或躋身市場前列,必然會有針對性地進行技術布局以及產能擴建。此外,在碳中和背景下,各種綠色金融工具相繼推出,企業的融資環境大為改善,這也激發了企業的擴產熱情。
從保護環境與能源多元化等角度考慮,各國都在不同程度地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太陽能以其清潔、安全、取之不盡等顯著優勢,成為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對於光伏產業來說,在全球各國相關政策的推動和應用市場需求的拉動下,全球光伏產業總體呈現高速發展態勢。
近年來,我國光伏行業快速發展,通過整縣推進、源網荷儲、風光電儲等運營方式及手段,形成源源互補、源網協調、網荷互動、網儲互動和源荷互動等多種交互形式,並整合了在新疆建立光伏發電站進行西電東輸的經驗,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形成了光伏一體化的模式,推動國內光伏產業蓬勃發展。
政策方面,近兩年我國八部委相繼發布了《加快農村能源轉型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關於推進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導意見》與《智能光伏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等政策利好文件,確定光伏集中式+分布式雙驅發展路徑,也為光伏未來的進一步增長奠定了政策基礎。
除了國家頒布政策扶持光伏產業的發展外,全國各地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出台了各項補貼措施,積極推動儲能和氫能行業的建設,使得光伏發電可以儲存下來,解決了西電東輸的根本性問題。
此外,全國還湧現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光伏企業。在中國光伏企業的序列里,上游有主打矽料的通威與協鑫,中游有矽片雙雄隆基、通威,光伏玻璃則有福萊特,膠膜領域有福斯特,逆變器領域有陽光電源、錦浪科技和固德威等一眾處在「當打之年」的重量級「選手」。
光伏行業從全產業鏈來看,一般包括矽材料、矽錠矽片、電池片、電池組件和光伏系統集成與運營等環節;光伏膠膜和光伏背板產品則為光伏組件製造的輔材,主要用於組件封裝,可以對電池片起到保護和增效作用。
光伏行業整體處於供不應求狀態,2022年我國在整體政策推動光伏產業快速增長的背景下,市場比重在產業鏈的多個環節均有較高的產能比重。我國已成為全球光伏產業發展的推動者和引領者,中國光伏迎來全面平價入網,行業進入穩步增長時期。
以上就是光伏發電行業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更多光伏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光伏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