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健康產業加速轉型升級,醫療器械領域正經歷從傳統管理模式向創新驅動模式的深刻變革。作為行業發展的關鍵支撐,《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及相關配套政策持續優化,通過深化註冊人制度等改革舉措,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17年啟動試點的醫療器械註冊人制度,歷經多年實踐於2021年正式寫入新版《條例》,標誌著我國醫療器械監管體系的重大突破。該制度通過實現產品註冊與生產許可分離,賦予企業更大經營自主權,同時明確註冊人需承擔全生命周期質量安全責任。這一改革既釋放了研發創新活力,又強化了產業鏈各環節的質量管控要求。
針對行業主體多元化特點,新規為各類企業提供差異化的實施路徑:
(1)初創型企業可委託生產樣機開展註冊申請,突破傳統模式下的資源限制;
(2)持證老企業可通過委託生產或併購重組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優勢互補;
(3)專業生產企業通過承接委託生產發揮製造優勢。這些路徑設計既保留了制度靈活性,又確保質量責任鏈條的完整性。
為保障制度有效落地,新規構建起三重管控機制:
1. 協議管理關:要求籤訂明確權責的質量協議,確立註冊人的最終責任主體地位;
2. 專業團隊建設關:強制配置涵蓋技術、生產、質量管理的複合型人才團隊,並設立管理者代表崗位;
3. 動態監管關:實施全過程質量監督,建立"受託方生產放行+註冊人上市放行"雙控制機制。這三大管控環節形成閉環管理體系,有效防範質量安全風險。
在制度賦能下,河南省正加快構建醫療器械產業新生態。通過簡化創新產品審批流程,吸引高端製造項目落地,推動產業鏈向價值鏈中高端延伸。數據顯示,該省已有多個創新醫療器械藉助註冊人制度實現快速轉化,形成"研發生產市場"協同發展的良性循環。
總結來看,醫療器械註冊人制度重構了行業監管邏輯和發展模式,在強化主體責任的同時激發市場活力。通過分類施策、嚴控關鍵環節,這一制度正在重塑產業競爭格局,為我國醫療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隨著政策體系的不斷完善和地方實踐的深化,醫療器械創新轉化效率將持續提升,加速推動行業向更高水平邁進。
更多醫療器械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醫療器械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