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數位技術的深度融入,民航業正迎來一場以數據為驅動的變革浪潮。從機場「一證通關」到貨運單據電子簽,從智能運行監控到智慧服務保障,數位化場景的應用不斷重塑民航出行體驗與行業生態。在此背景下,中國民航局日前發布的《民航數據管理辦法(試行)》和《民航數據共享管理辦法(試行)》,標誌著我國民航業在數據治理領域邁入新階段,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民航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此次兩部辦法的出台,是民航系統落實國家數字中國戰略的重要舉措。2023年中央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明確指出,數據已成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生產要素。作為戰略性產業和高技術密集行業,民航業近年來已構建起包括《智慧民航建設數據管理政策標準體系》在內的多項制度框架。新發布的管理辦法進一步承接國家數據管理總體要求,在現有基礎上完善了民航數據治理的政策標準體系,著力破解行業數據質量參差、共享壁壘突出等痛點問題。通過明確責任主體與規範流程,新規將推動數據要素在安全監管、運行保障等核心場景中發揮更大效能。
民航業的多主體協同特徵決定了其數據管理的複雜性:跨區域運行網絡產生海量異構數據,而分散的數據資源難以形成合力。兩部辦法聚焦行業痛點,提出構建統一的數據共享與服務平台,推動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建設。通過建立覆蓋採集、存儲、應用等環節的標準體系,新規將促進數據要素在航班動態預測、空域優化配置等領域的深度開發。特別是在人工智慧輔助決策、物聯網設備實時監控等場景中,標準化的數據治理模式有望顯著提升運行效率與安全水平,為行業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關鍵支撐。
數據安全是數智化轉型的底線要求。辦法特別強化了全鏈條安全防護機制,明確各參與主體的數據處理責任,提出加強監測預警與監督檢查的具體措施。在服務保障層面,通過規範旅客信息安全保護流程,新規將增強公眾對智慧出行的信任度;而在行業治理方面,數據共享的安全框架為跨部門協同提供了制度保障。隨著這些舉措落地實施,民航業有望實現安全監管精準化、運行效率最優化和服務體驗人性化的目標,最終推動「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美好願景加速變為現實。
此次新規的發布標誌著我國民航數據管理進入系統化、規範化新階段。通過構建權責清晰的數據治理體系,打通行業數據共享通道,民航業將在數位化轉型中釋放更大潛能。未來,隨著政策細則逐步落地,數據要素將深度融入航班保障、旅客服務等全鏈條環節,推動航空運輸網絡效率持續提升,為建設更高水平的現代化民航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更多民航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民航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