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美國政府接連出台多項貿易新政:一方面宣布對中國商品實施34%的「最低基準關稅」,另一方面取消針對低價值進口商品的免稅政策(即原T86清關政策)。這一組合拳不僅重構了國際貿易規則框架,更對全球產業鏈、消費者權益及跨境電商生態產生深遠影響。據測算,若全面執行新關稅方案,美國消費者每年將額外支出超5000億美元,而跨境電商企業的運營成本與合規壓力同步攀升。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免稅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指出,美國政府聲稱的「增加稅收」實質是向本國消費者轉移貿易成本。按測算結果,若34%關稅全面實施,美國家庭在商品採購中的支出將顯著增加。這一政策已引發零售業連鎖反應,沃爾瑪、塔吉特等企業股價出現明顯波動。值得關注的是,此輪加征直接衝擊了低客單價商品的市場競爭力——這類產品原本可通過T86政策規避關稅,如今疊加新稅率後,商品價格可能上漲30%或每件25美元以上。
此前價值800美元以下的商品可免繳關稅與部分稅款的優惠政策被終止後,中小商家面臨更複雜局面。以電動滑板為例,該品類幾乎全部由中國企業供應,新政實施後其進口成本將直接傳導至終端售價,削弱價格優勢。深圳某汽摩配件企業負責人透露,取消免稅政策使物流費用激增,部分服務商的FBA中轉費和海外倉服務費已出現不同程度上調。據行業反饋,中小賣家為維持市場競爭力,在無法完全轉嫁成本的情況下被迫壓縮利潤空間,甚至可能退出競爭。
面對關稅壓力,跨境電商正加速調整戰略布局。數據顯示,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的跨境電商出口額在2024年已突破2.1萬億元,同比增長27%,顯示市場重心轉移趨勢初現。企業開始強化供應鏈韌性——通過技術升級提升產品附加值、完善原產地認證與稅務合規體系,並探索中東、拉美等新興市場。同時,獨立站運營和私域流量建設的重要性凸顯,部分平台正嘗試以品牌化策略替代單純的價格競爭,例如將「性價比驅動」轉向「技術研發+文化認同」的雙輪模式。
總結而言,美國加征關稅與取消免稅政策的疊加效應已重塑跨境貿易格局。短期來看,消費者支出壓力、企業利潤擠壓和行業洗牌難以避免;長期視角下,合規能力構建、市場多元化布局及品牌價值提升將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隨著國際貿易規則持續演變,中國跨境電商需在風險對沖中尋找新平衡點,以應對複雜多變的全球經貿環境。
更多免稅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免稅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