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又一重要實踐,上海機場—蘇州前置貨站正式投入運營,開創了全國首個跨省市、跨關區的航空物流新模式。這一創新舉措通過前移安檢流程與海關監管環節,將航空貨運服務延伸至蘇州工業園區腹地,為區域企業構建起"家門口"的高效國際物流通道。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航空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4月7日啟用的上海機場—蘇州前置貨站位於蘇州工業園區綜合保稅區口岸作業區內,占地面積約2700平方米。該站點通過創新性整合上海浦東與虹橋兩大機場資源,實現貨物在蘇滬兩地間的無縫銜接。相較於傳統物流模式,企業可節省1224小時運輸時間,並降低10%30%地面物流成本。這種突破地理限制的航空貨運服務網絡,標誌著長三角區域供應鏈協同水平邁上新台階。
該貨站首創"安檢前置、查驗前置、服務規範前置"三位一體運營模式,構建起覆蓋國際航司的全鏈條服務體系。出口貨物在蘇州即可完成全部預審流程,通過專用監管車輛直達上海機場貨站,真正實現"一次安檢、一次查驗"的通關便利化。其作業區劃分為進港與出港兩大功能區域,可靈活處理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冷鏈等高附加值貨物,服務範圍輻射日韓及歐美主要市場。
上海機場集團開放自主研發的"天運通"航空貨運信息平台,為前置貨站提供全鏈條數據支持。該系統實現貨物預審、安檢申報、運輸調度等環節的可視化管理,監管部門可通過數字平台實時追蹤物流狀態。自2024年11月試運行以來,已成功處理44票共計18噸出口貨物,涉及汽車零部件、醫療器械等多個關鍵產業領域。
啟用儀式上同步舉行了多維度戰略合作簽約,滬寧海關聯合啟動聯網監管平台,標誌著跨區域通關協同機制進入實質性運作階段。通過整合機場集團、航司資源與地方港口優勢,該貨站建立起"空港前移+屬地服務"的新型合作模式,為生物醫藥冷鏈等特殊貨物提供定製化解決方案。
這一創新實踐不僅打破了傳統物流地域壁壘,更在制度層面探索出跨區域協同治理的新路徑。隨著長三角產業鏈供應鏈加速融合,航空前置貨站將充分發揮上海國際樞紐輻射作用,持續優化區域營商環境。未來通過深化數位化應用與服務網絡擴展,該模式有望成為全國臨空經濟區建設的示範樣本,助力更多企業以更高效率連接全球市場,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
更多航空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航空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