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全球生物醫藥產業加速向創新化、智能化方向演進,我國醫藥和醫療器械市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為把握產業變革機遇,深圳市聚焦研發端到應用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近日正式出台《關於支持醫藥和醫療器械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通過政策組合拳推動產業鏈各環節協同發展,助力深圳打造國際一流生物醫藥產業集聚高地。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新政系統性覆蓋從基礎研發到臨床應用的九大核心環節,推出32條具體舉措。在技術研發端,重點支持核酸藥物、細胞治療藥物等前沿領域突破,對完成Ⅰ期至Ⅲ期臨床試驗的1類創新藥分別給予最高1000萬元、2000萬元和3000萬元獎勵。政策特別強化人工智慧技術與生物醫藥研發的深度融合,布局建設智能新藥篩選平台、生物製造算法開發中心等重大基礎設施,推動藥物發現效率提升50%以上。
針對生物製造和醫療器械智能化升級需求,深圳將重點培育"AI+生物醫藥"新業態。通過建立基因編輯設計服務平台、智能臨床試驗管理系統等專業載體,支持企業開展蛋白質結構預測、藥物分子設計等關鍵技術攻關。政策明確對委託人工智慧技術服務的藥械企業,按合同費用15%給予補貼,單個企業年度最高可獲200萬元支持。此舉將加速AI技術在疫苗研發、手術機器人開發等場景的應用落地。
新政創新性打通"實驗室病床市場"通道,在臨床試驗環節建立優先評審綠色通道,對納入突破性治療程序的藥械品種實施全程跟蹤服務。同時設立專項推廣基金,鼓勵醫療機構採購國產創新醫療器械,並通過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機制加速優質產品進入支付體系。數據顯示,2024年深圳醫藥產業產值已達到550億元的歷史新高,政策將進一步釋放產業發展動能。
為支持藥械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新政推出跨境註冊指導服務和出口信用保險補貼,對通過FDA、CE等國際認證的企業給予最高200萬元獎勵。同步建設生物醫藥產品通關綠色通道,壓縮出口審批時間30%以上。這些舉措將助力深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出海樞紐,預計到2025年醫療器械出口額突破180億元。
通過設立總規模百億元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基金,建立"人才+資本"雙輪驅動機制。對引進頂尖科研團隊給予最高3000萬元資助,並建設國際化藥械臨床試驗人才實訓基地。政策還提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園,提供租金減免、廠房定製等物理空間支持,形成涵蓋研發、中試、生產的完整產業生態鏈。
結語:
深圳此次出台的系列新政精準把握醫藥與醫療器械產業發展規律,通過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市場應用"全鏈條創新體系,在人工智慧賦能、臨床轉化加速和國際化布局等方面實現政策突破。隨著這些措施落地見效,預計到2025年全市生物醫藥產業營收將突破1000億元,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藥研發中心和高端醫療器械製造基地,為我國生物醫藥戰略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深圳樣本"。
更多醫療器械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醫療器械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