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數據顯示,我國沿海LNG接收站進口規模持續擴大。4月7日13日期間,國內通過主要港口接卸LNG船舶20艘次,當周進口總量達134萬噸,較前一周69萬噸的水平實現翻倍增長。這一趨勢不僅反映了能源需求的季節性變化特徵,也折射出國際市場資源調配效率提升帶來的積極影響。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LNG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指出,根據最新監測數據,2024年4月首周(7日13日),我國LNG進口量達到134萬噸,環比增幅達94%。這一增長主要源於接收站接卸能力的充分釋放和國際資源供應端的高效響應。值得關注的是,在即將到來的4月14日20日期間,預計進口規模將進一步擴大至153萬噸,涉及船舶數量增至22艘次,顯示出市場供需兩端均呈現較強韌性。
從資源版圖分布來看,卡達繼續保持我國LNG進口的首要來源地位。統計期內共向中國輸送7船液化天然氣,總運量約52萬噸,占當周進口總量的39%。該數據表明,長期協議框架下的穩定合作仍是我國能源供應體系的重要支撐。其他主要來源國在保持既有份額的同時,也在探索更靈活的合作模式。
從接收終端布局看,華南地區憑藉密集的基礎設施網絡,當周接卸量占據主導地位,10船次共計約68萬噸LNG在此完成靠泊。長三角地區依託產業需求集中優勢,7船貨物的接卸規模(約49萬噸)同樣表現強勁。環渤海區域則通過優化調度實現3船次、約17萬噸的平穩接貨,顯示出北方市場在調峰儲備方面的獨特作用。
根據船舶動態監測系統預測,下一階段(4月14日20日)我國LNG進口將延續增長態勢。22艘運輸船計劃靠泊沿海接收站,預估總運力達153萬噸。這一數據不僅包含既有長協資源的交付,也體現出現貨市場採購策略的靈活性。華南地區作為主要接卸中心,預計仍將承擔超過半數的到港量。
總結來看,我國LNG進口市場在近期展現出顯著的增長動能和區域協同特徵。卡達等核心供應國的穩定保障、沿海接收站高效運作以及市場需求端的季節性波動,共同構成了當前市場的運行邏輯。隨著基礎設施網絡不斷完善和國際能源貿易格局演變,未來我國在液化天然氣領域的資源配置能力有望進一步提升,為構建多元化清潔能源體系提供堅實支撐。
更多LNG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LNG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