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住建部最新通知明確將隔聲、防串味、防水列為新建住宅工程重點整治領域。通過強化設計審查、材料管控、施工監督及驗收檢測四大環節的全周期管理,系統性解決困擾購房者多年的三大頑疾,旨在推動住宅建設向安全舒適與綠色智慧方向升級。這一政策不僅回應了市場對居住品質的核心訴求,更為行業提供了可操作的技術規範和監管路徑。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住宅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住建部要求各地從設計源頭開始嚴控住宅工程中的隔聲、防串味及滲漏問題。新建項目自2024年5月1日起必須嚴格執行《住宅項目規範》,禁止任何以優化設計為名降低標準的行為。施工圖審查機構被特別強調要將這三項內容作為核心要點,確保設計方案既包含主動降噪措施(如樓板撞擊聲控制),也具備被動隔聲結構(如分戶牆空氣聲隔離)。防串味系統需重點檢查地漏、排煙道等關鍵節點的密封設計,防水工程則要求遵循"以排為先"原則,同步完善排水和防水雙重體系。
政策明確參建單位必須嚴格遵守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設計階段嚴禁任何形式的變通降標,施工環節禁止違反技術規範操作。對於已通過審查的圖紙,任何修改都需經原審圖機構覆核確認。這種"雙保險"機制從制度層面杜絕了偷工減料的空間,為後續施工和驗收建立清晰的技術基準。
通知特別強調要落實建材先檢後用制度,要求檢測機構隨機抽取現場樣本並加大關鍵材料抽檢比例。門窗需重點檢測氣密性、水密性和抗風壓性能等核心指標;地漏材質與水封深度必須符合強制標準;防水卷材的物理性能測試覆蓋率須達到100%。對不合格產品實施"一票否決制",確保劣質建材無法流入工地。
在竣工驗收前增設專項檢測環節,要求建設單位委託第三方機構進行隔聲性能(包括門窗分戶牆及樓板)、排煙道氣密性、防水排水系統等實測。所有檢測數據必須載入《住宅質量保證書》,形成可追溯的質量檔案。這種"體檢式"的驗收流程,既是對施工過程的最終驗證,也為購房者提供了維權依據。
各地住建部門將開展全鏈條監督檢查,對偷工減料、擅自修改設計等行為實行零容忍政策。一旦發現質量事故或嚴重問題,除責令停工整改外,還將通過曝光通報、資質處罰、市場禁入等手段強化震懾效力。通過建立"黑名單"制度和信用聯動機制,形成從行政處罰到行業准入的全方位約束體系。
此次新政通過設計審查標準化、材料管控精細化、施工監管全程化、驗收檢測實質化的四重保障,構建起住宅質量防控網絡。既針對隔聲降噪、防串味系統、防水排水等具體技術環節提出剛性要求,又創新引入信用懲戒與全周期追溯機制,從根本上扭轉了"重建設輕品質"的行業慣性。隨著5月新規實施倒計時開啟,預計未來新建住宅在安全舒適度上將實現跨越式提升,真正踐行"好房子"的安全、綠色與智慧發展願景。
更多住宅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住宅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