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有色金屬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材料,在航空航天、電力通信、機械加工等多個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025年,隨著全球對有色金屬需求的持續增長,行業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廣西河池市作為國內重要的有色金屬產區,憑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完善的產業鏈基礎,在有色金屬產業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也面臨著生產成本上漲、高素質人才缺乏、轉型升級難題和環保壓力等諸多問題。本文通過對河池市有色金屬產業的深入分析,探討其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未來的發展對策,旨在為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2025-2030年中國有色金屬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指出,河池市作為廣西「有色金屬之鄉」,是國內最大的鉛鋅生產基地之一,有色金屬產業是河池市全力打造的「兩個千億集群」產業之一,具有完整的產業鏈和雄厚的產業基礎。截至2022年年底,河池市主要有色金屬礦產保有資源量豐富,已發現礦產53種,市內有大型礦區95個、中型礦區114個,金屬礦產包括錫、鉛、鋅、銅、金、銀、鎢、鈦、鎳、鈷、鐵、錳等,其中錫、鉛、鋅、銻等有色金屬礦還伴生有銦、鎘、鎵、鉈等稀有金屬。2022年,河池市正常生產經營的規模以上有色金屬企業共29家,其中採選企業16家,冶煉壓延加工企業13家。產值超過1億元的有色金屬企業17家,產值超過5億元的企業9家,產值超過10億元的企業8家,產值超過100億元的企業1家。全市規模以上有色金屬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41.9%。在國內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背景下,2022年,全市鋅產量52.98萬噸、鉛產量18.32萬噸、銻品產量1.92萬噸、錫產量0.46萬噸,有色金屬產業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貢獻率為35.4%,拉動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個百分點,為河池工業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目前河池市依託市內龍頭企業,全面提升設計、工藝、裝備、能效水平,部分采、選、冶技術已達國際國內領先水平,基本形成了從精礦加工、新材料提取、廢氣回收、餘熱回收、廢渣綜合利用、廢水處理循環利用等六大循環經濟產業鏈。
儘管河池市有色金屬產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臨諸多問題,制約了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一)生產成本上漲導致有色金屬企業生存壓力大
全球宏觀經濟形勢、地緣政治局勢、市場情緒及交易因素等共同主導著有色金屬的價格走勢。近年來,在新冠疫情、俄烏衝突、巴以衝突、中美貿易戰等大背景影響下,有色金屬產品價格波動較大。2024年以來,上半年整體呈上漲態勢,6月下旬開始市場分化加劇,7月普遍下跌,而後漲跌不一,波動不定,反映出下游產業有效需求不足,市場疲軟。有色金屬類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企業生產成本提高,嚴重擠壓企業經營利潤,加上礦區地理位置偏遠所帶來的物流成本高、用地成本高,工業電價、天然氣貴等情況導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據統計,河池的大工業企業用電價格約為0.58~0.65元/kW·h,高於周邊百色、黔東南州等地,2024年1~7月,河池市常用有色金屬企業營業成本同比增長32.4%,企業生存壓力較大。
(二)地域限制導致有色金屬產業高素質人才缺乏
河池市距離省會城市較遠,對廣西本地人才吸引力不強,且有色金屬採選和冶煉企業遠離城市中心,企業園區缺少文化娛樂設施,企業「引才」「留才」難度大,尤其是對高校畢業生吸引力不足。政府雖然出台了人才引進政策,但並未對有色金屬領域有相應細化的扶持。當地的有色金屬企業還是主要以高薪「搶人」「留人」,但仍不能滿足企業發展及研發的人才需求。導致企業自主核心技術短缺、創新意願不足,研發能力難以提升。
(三)有色金屬產業面臨轉型升級難題
在冶金行業內,冶煉企業與礦山企業相互持股,以應對原料市場波動是常見現象。河池市內的部分大型企業也通過持股或關聯相關企業掌握了一定原料資源。但不可忽視的是,當地大部分的中小有色金屬企業依舊缺少穩定可控的原料來源,生產狀況受原材料供給波動影響大,生產時間和產量受原料供應影響不可控,企業產能無法完全釋放。此外,目前河池市大部分有色金屬企業生產銷售的產品以金屬錠為主,產業鏈短,利潤空間小。隨著金屬冶煉技術的成熟和設備的大型化、自動化,生產的各項指標不斷逼近理論臨界值,而礦石加工費不斷下降,擠壓著冶煉企業的利潤。目前,冶煉企業還能靠提高綜合回收水平等措施維持一定的利潤,但隨著回收效率提高遇到天花板效應,綜合回收產生的利潤也接近極限。因此,有色金屬產業急需通過創新技術轉型升級,挖掘下一個利潤增長點。
(四)有色金屬產業發展面臨環保壓力
有色金屬產業作為傳統的高耗能高排放產業,資源的開採和利用即使達標排放,也會帶來一定的環保壓力。部分中小企業因環保意識或開採技術不足,造成有色金屬礦山無序開採後,土壤重金屬污染較為嚴重,自然資源與環境受到嚴重破壞。部分企業提煉工藝落後,環保意識欠缺,將提取礦石後含重金屬的廢渣、廢液隨意堆積,沒有及時處理,給當地造成嚴重污染隱患。2012年爆出的龍江河鎘污染事件以及近年來的多起污染事件,是「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協調不當的外在表現。豐富的礦產資源吸引來了遍地冒煙的冶煉企業,有色金屬產業影響著當地龐大的就業人口和地方財政的重要收入,多種因素交織之下,使得環境污染的治理問題受到掣肘。
針對河池市有色金屬產業的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應深入貫徹落實相關政策要求,以優化結構、創新驅動、加快轉型升級、全面提質增效為目標,努力打造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有色金屬產業結構。
(一)精準施策助力有色金屬產業轉型升級
一是在落實減稅降費方面做到走深走實。充分利用好稅費優惠政策,更大力度幫助企業減稅降費,減輕企業生存壓力,增強發展潛力。具體可參考區內外產業扶持政策,考慮對部分階段性減稅政策延長期限,降低增值稅稅率,拓寬留抵退稅條件等,實現「全額」退還增值稅留抵稅額。二是出台相應的研發補助政策,引導有色金屬產業開展研發活動。通過對有研發活動的企業進行資金後補助,或是在科技項目申報、平台建設、資質評優上進行適當補助,減少企業研發成本,培育企業創新能力,強化企業的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助推整個產業轉型升級。
(二)加強合作引領有色金屬產學研融合發展
由政府部門引導,加強企業與區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導科研院所、高校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產業中普遍存在的重大技術難題,委託知名高校或院所進行「定向爆破」,開展科技攻堅,從而拔除有色金屬產業發展的難點堵點,形成有力支撐。在加強校企合作的同時,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產業人才培養模式,可嘗試將部分中青年骨幹送到國內外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去學習,加強有色金屬領域科研素質訓練。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應持續優化人才建設政策體系,加大人才工作資金投入,完善人才引進配套,在穩定已有人才的基礎上築巢引鳳,結合河池有色金屬產業發展實際,以多種形式吸引有色金屬專業人才到河池創業發展工作,完善人才保障體系,努力造就有色金屬產學研融合發展的「河池樣板」。
(三)持續加強科技金融助力有色金屬產業發展
有色金屬行業現狀分析指出,2024年,河池市舉辦了第一季度科技金融會商活動,該活動以「科技金融助力有色金屬產業轉型升級」為題,旨在加大對市內有色金屬科技型企業的融資支持,向企業提供多元化接力式的金融服務,促進當地有色金屬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並探索創新科技金融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形成政策性資金、科技項目補助資金、創投基金與銀行貸款互補等多種資金融合互補的產業資金保障體系,助力河池有色金屬產業轉型升級。截至2024年5月,河池市科創金融貸款餘額超過78億元,同比增長12.22%,轄區內9家金融機構擁有「科創貸」特色產品15個,有色金屬產業貸款餘額超過53億元,新增貸款接近13億元。貸款主要投向廣西南丹南方金屬有限公司、廣西譽升鍺業高新技術有限公司、南丹縣吉朗銦業有限公司、廣西華錫礦業有限公司、廣西高峰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等有色金屬的重點科技型企業,並綜合運用貸款、信用證及金融衍生品等多種金融工具,支持企業全生命周期以及全方位的資金需求,在破解融資難題方面做到既解「憂」又解「難」。為持續加強科技金融助力河池有色金屬產業的成效,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進一步完善科技金融「政金企」會商機制,定期組織企業與金融機構進行溝通交流,為企業提供更多的融資機會。二是加大對科技金融融合發展模式的探索和創新,不斷豐富產業資金保障體系,為有色金屬產業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三是加強對有色金屬科技型企業的培育和扶持,提高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四是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滿足有色金屬企業不同階段的融資需求。五是加強政府部門、金融監管機構、金融機構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共同推動河池有色金屬產業的發展。
河池市有色金屬產業作為當地的支柱產業,擁有優異而完善的產業基礎,但仍面臨著生產成本上漲、高素質人才缺乏、產業轉型升級難題和環保壓力等諸多問題。通過精準施策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加強合作引領產學研融合發展、持續加強科技金融助力產業發展等措施,可以有效解決河池市有色金屬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向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方向轉型,為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在保障國家有色金屬戰略物資供應和地方發展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也為其他地區傳統有色金屬產業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鑑。
更多有色金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有色金屬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