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玻璃市場延續旺季特徵,供需格局呈現複雜變化。中游企業出貨積極性高漲,但庫存壓力依然存在,價格走勢面臨多重因素影響。本文將從供需、庫存、成本及政策等角度,全面解析玻璃市場當前形勢及未來價格走勢。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玻璃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當前,玻璃市場供需格局呈現兩極分化態勢。一方面,中游企業出貨節奏放緩,庫存壓力逐步顯現;另一方面,下游終端市場出貨效率顯著提升,深加工訂單環比改善。整體來看,旺季需求根基穩固,玻璃行業產銷形勢向好。
從產能角度來看,浮法玻璃和光伏玻璃日熔量均有所回升,但同比仍處於低位。截至4月11日,國內浮法玻璃產能為15.85萬噸/日,環比持平,同比下降8.74%;光伏玻璃日熔量從8.02萬噸的階段性低點回升至9.61萬噸。然而,由於前期庫存高位,下游採購仍持謹慎態度,市場成交規模雖環比增長2.67%,但同比仍下滑9.52%。
玻璃供應端目前處於低位調整階段。浮法玻璃受利潤承壓影響,維持低開工狀態;光伏玻璃產能逐步出清,但需求好轉推動價格回升。截至4月11日,國內浮法玻璃開工率為75.42%,環比持平,同比下降9.78%。上周產線開工條數為224條,環比減少3條,同比減少32條。
近期,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穩住樓市」寫入總體目標,深圳、杭州等地公積金貸款額度提升至231萬元,同時購房補貼、降低房貸利率等政策陸續出台,預計可釋放約5%的需求彈性。然而,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同比下降3.7%,項目復工率僅23.5%,資金到位率不足50%,政策效果傳導存在明顯滯後。截至4月,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為7.87億平方米,同比增長5.1%,庫存去化周期達29個月,高庫存對玻璃價格形成長期壓制。
新能源汽車與光伏裝機增長為玻璃市場提供需求支撐。若「兩新」政策(設備更新、以舊換新)進一步加碼,有望打開需求新空間。
春節以來,浮法玻璃廠家庫存持續累積,最近4周小幅去化,顯示供需矛盾有所緩和。根據數據,截至4月11日,全國浮法玻璃樣本企業總庫存達到6520.3萬重箱,較上一期減少0.84%,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8%,目前庫存量仍處於近5年來的高位水平。
總體來看,短期庫存壓力依然存在,但已出現邊際改善跡象。若需求復甦不及預期,高庫存將持續壓制價格,迫使企業加速冷修減產。
玻璃生產利潤持續惡化,正推動行業過剩產能加速出清。部分煤制氣企業仍在維持生產,行業整體開工率仍保持在75%以上。數據顯示,截至4月11日,煤制玻璃利潤為117.28元/噸,成本為1078 元/噸;石油焦制玻璃利潤為25.94 元/噸,成本為1133 元/噸;天然氣制玻璃利潤為176.13元/噸,成本為1522元/噸。
若後續需求復甦不及預期,玻璃價格或跌破1100 元/噸(行業平均現金成本),進而引發更大規模的減產潮。
隨著持倉快速下降,玻璃期貨2505合約將向交割邏輯轉變。從2504合約的交割情況來看,當倉單價格處於1150元/噸左右時,中游企業表現出一定的接貨意向。基於此,預計短期內2505合約在1150元/噸價位存在較強支撐。中長期來看,如果產銷持續走弱,2505合約價格將隨之下行。
當前玻璃市場供需格局複雜,旺季需求支撐產銷向好,但庫存高位對價格形成壓制。政策端釋放需求彈性,但傳導存在滯後,高庫存對價格形成長期壓力。玻璃生產利潤惡化推動產能出清,期貨市場交割邏輯逐步顯現。短期內,玻璃價格或在1150元/噸附近震盪,若需求復甦不及預期,價格可能進一步下行。
更多玻璃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玻璃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