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需求主要來自房地產、汽車和其他領域。近幾年,隨著我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累計同比增速回升至2.9%,玻璃行業供需格局處於較為平衡狀態,供給向下機率大,供求軋差也逐步收斂。以下是玻璃市場現狀分析。
玻璃行業有些分析部分與水泥行業類似,浮法玻璃產能擴張也逐步趨於平穩,行業供給增速自2014年以來快速下滑,並於2016年達到歷史低點至3.16%,預計增速有望繼續下行,現從三個方面來看玻璃市場現狀。
玻璃產業的供給現在受環保政策的影響比較大。玻璃市場分析,2018年新實施的環保新政主要有這麼幾條:《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地方相關政策法規出台。這些政策法規的實施無疑會對玻璃生產生重大影響。其實單是在去年下半年環保部將平板玻璃等玻璃製品納入排污許可證核發範圍就直接導致若干條玻璃生產線被迫停產了。國家去產能和整治環境污染的決心還是很大的。而這直接導致玻璃產品供給的下降,加上製造成本上漲,玻璃的價格大幅攀升。
玻璃下游需求主要來自房地產、汽車和其他領域,地產占比達到80-85%。從地產產業鏈角度,玻璃需求最終需求來自於地產竣工後的裝修環節,最初動力來源於地產銷售帶動的投資施工。2018M1-5,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累計同比增速回升至2.9%;從1-4月期現房銷售情況來看,期房和現房銷售面積增速出現巨大差異,期房占比擴大至81%的歷史新高。房地產開發投資中建築工程和土地購置占比最高,2017年兩者合計占比84%。2018M1-5,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速小幅會升至10.2%,跟玻璃需求密切相關的建築工程投資則回落至-1.4%(1-4月數據)。
考慮到玻璃生產線的特殊性,一旦停產復產代價非常大,預計後續短期內復產可能性不大,不僅極大緩解了沙河地區供需矛盾,對周邊乃至全國供需都有積極影響,且未來不排除限產範圍進一步擴大到其他城市(目前估計全國約10%的玻璃生產線沒有排污許可證,且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而對無證企業的監管治理或也將由沙河向其他「2+26」城市及周邊區域擴散,環保趨嚴將使得玻璃供給進一步收縮。玻璃市場現狀分析,政策限產導致近期產能快速回落,近期廠家產銷水平良好,庫存消化較快,玻璃供給短期收緊使價格快速抬升,其中沙河玻璃市場11月以來平均提價70元/噸,並帶動國內部分地區價格跟漲。因此整體看2018年玻璃生產成本依舊維持在較高水平。
展望2019,今年將是我國玻璃這一行產業升級的一個窗口期。疊加棚戶區改造目標上調至580萬套的政策信號,預計玻璃下游需求持平。另外,商品房銷售面積占比較大的期房市場增速仍保持在7.5%的水平,玻璃需求不必過於悲觀。以上便是玻璃市場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玻璃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玻璃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