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4月17日,國聯水產宣布終止益陽食品深加工擴建項目,並將剩餘募集資金永久補充流動資金。這一決策標誌著水產加工行業在預製菜賽道進入深度調整期,企業正逐步告別早期的粗放式增長模式。面對市場環境變化與行業競爭格局重構,水產企業需以供應鏈效率為核心,在成本控制、產品創新和渠道深耕中建立差異化優勢。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水產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中國預製菜市場規模在2024年突破5000億元,但行業集中度極低(CR5不足10%),大量中小企業因同質化競爭陷入虧損困境。水產品價格跌至周期底部,蝦類、魚類原料價格同比降幅超30%,進一步加劇了企業存貨減值壓力。在此背景下,單純擴大產能已無法抵禦市場波動風險,行業競爭焦點正從"產能競賽"轉向供應鏈管理能力的比拼。
國聯水產終止募投項目並非消極防禦,而是將資源集中於其全球供應鏈優勢。通過覆蓋25個國家的採購網絡(包括厄瓜多、沙特等核心產區),公司建立了穩定的原料供應體系,並獨家代理多個高端水產品牌。這種"買全球"戰略有效降低了原料價格波動風險,同時保障了產品品質與交付效率。相較新建產能可能帶來的沉沒成本,企業更傾向將資金投入大單品開發和渠道下沉:目前其已形成5款億元級單品(如麵包蝦、調味小龍蝦),並推出"321大單品策略"聚焦核心產品線。
水產加工企業的競爭力正從製造能力轉向全產業鏈整合。國聯水產通過液氮速凍技術提升鎖鮮水平,同時研發免漿黑魚片等減少餐飲預處理環節的產品,精準滿足B端客戶需求。在渠道端,公司組建專門團隊推進縣域市場覆蓋,並與盒馬、良之隆等頭部平台建立戰略協同,構建從原料到零售的閉環生態。廣東省對預製菜產業最高5000萬元專項補貼政策的加持,進一步強化了其資源整合能力。
儘管當前水產價格處於4年周期底部(預計2024年觸底回升),但國聯水產通過收縮產能投資儲備現金流,為後續市場回暖預留戰略主動權。數據顯示,預製菜市場需求仍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到2030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在餐飲連鎖化、家庭便捷化的長期趨勢下,具備供應鏈柔性管理能力與技術壁壘的企業將占據先機。
總結:水產加工行業的競爭邏輯正在經歷根本性變革。當行業從"跑馬圈地"轉向"效率制勝"時,企業需要以全球供應鏈為根基,在產品創新、成本控制和渠道深耕中構築護城河。國聯水產的戰略調整表明,唯有將資源投入核心能力的鍛造,才能在預製菜賽道的淘汰賽中持續領跑。未來市場格局的重塑,終將由那些能精準平衡擴張節奏與效率提升的企業主導。
更多水產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水產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